PLoS ONE:新研究发现可以根据代谢能力判断精子活性
由于医学的进步,体外受精成为日常医学实践的一部分。所谓的“游泳法”是一种精子纯化方法,它是作为体外选择精子的简单途径。该方法将最活跃的精子积累在上层相中,而将较低的精子留在下层相中。然而,这种方法如何能够区分不同质量的精子,其背后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Biovica宣布临床研究表明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活性可作为乳腺癌可否通过手术治愈的预后标记物
2019年11月19日/生物谷BIOON/--Biovica今日宣布临床数据证明DiviTum是可通过手术治愈的乳腺癌的有力预后指标。Biovica是一家位于瑞典乌普萨拉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测定法,以评估癌症治疗的功效。Biovica的检测试剂DiviTum®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物标记物来测量细胞增殖。 在一项随机性的临床研究里,
Science子刊:化合物EIDD-2801具有广泛的抗流感病毒活性
2019年11月7日讯/生物谷BIOON/---流感病毒可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它们在全球构成主要的健康威胁和经济负担。尽管疫苗在不断开发,但它们的功效是温和的,特别是在老年人中。目前基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疗法仅部分有效,且存在耐药性。为了解决尚未满足的改进流感治疗的需求,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埃默里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德国联邦疫苗与生物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核糖核苷类似物
铁蛋白纳米酶清除活性氧治疗实验性恶性脑疟研究获进展
11月1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铁蛋白纳米酶通过靶向脑内皮细胞和调控纳米酶发挥清除活性氧功能,实现治疗恶性脑型疟疾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铁蛋白对脑内皮细胞靶向和胞内亚定位特性,实现了对铁基纳米酶在脑部发挥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调控。结合铁蛋白对肝部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特性,实现了对恶性脑型疟疾模型的有效治疗。这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
研究揭示TGFβ蛋白DAF-7协同调控多种组织中的自噬活性
10月29日,Journal of Cell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的研究论文“TGFβ-like DAF-7 acts as a systemic signal for autophagy regulation in C. elegans”,该文揭示了在线虫中,TGFβ蛋白DAF-7协同调控多种组织中细胞自噬的活性。自噬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由溶酶体介导的降
研究揭示二萜糖基转移酶SrUGT76G1的催化机制
9月28日,Plant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与张鹏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a Plant Diterpene Glycosyltransferase SrUGT76G1”。该研究详细阐释了二萜类化合物糖基转移酶
Curr Biol:关键基因拷贝数决定后代性别比例以及雄性精子活性
2019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文章中,密歇根大学医学系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性染色体,发现一些基因的拷贝数会影响后代的性别决定,而且可能会对雄性不育症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作者,Alyssa Kruger博士表示:“此前研究已知存在一些导致男性不育的基因,但仍然有很多是不清楚的。”在首席研究员Jacob M
Nat Chem:光敏感催化剂能够摧毁癌细胞的能量来源
2019年9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华威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一种技术,该技术利用光敏感的铱化合物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该技术可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另一种工具来对抗癌症,甚至可能有利于开发预防未来癌症发生的疫苗。光动力疗法(PDT)是指使通过光激活一种称为光敏剂的化学物质,达到杀死体内的肿瘤细胞的效果,该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新技术可靶向破坏K-ras活性
2019年9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科学家已经成功设计出一种化合物,可以“钩”在FTase和GGTase I酶的口袋上,从而抑制K-Ras的活性。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一种有效的药物来靶向K-Ras蛋白,从而有效杀伤癌细胞。文章发表在《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杂志上,作者来自日本信洲大学。(图片来源:Www.pixabay.co
Nat Biotechnol:构建出具有自我编辑活性的DNA碱基编辑器
2019年9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2016年,Komor等人利用16个碱基长的XTEN接头(XTEN linker)将大鼠胞苷脱氨酶APOBEC1与dCas9连接在一起,从而构建出第一代碱基编辑器(BE1)。BE1表现出大约5个核苷酸的活性窗口(activity window):靶位点4~8。为了增加体内编辑效率,第二代碱基编辑器(BE2)系统除了将胞苷脱氨酶与dCas9连接在一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