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诞生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我国首个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研制成功,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阶段。这种“植物疫苗”将在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Bioconj Chem:新型嵌合体蛋白为开发慢性疼痛的药物疗法提供希望
2013年10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林肯大学等11个院所的研究者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分子,这种分子可以明显缓解过敏症及炎性疼痛等一系列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ioconjugate Chemistry上。
Nat Rev Micro:H3N2甲型流感病毒以组蛋白H3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近日,国际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对一篇最近的《自然》Nature论文进行了评论,这篇Nature上的论文揭示了H3N2甲型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通过模拟一种组蛋白H3来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的氨基末端结构域——被称为组蛋白尾部——经历了广泛的转译后修饰,并且是基因功能的一个关键调节器,负责染色质复合物的组装。
Micro & infec:杜文圣等首次证实日本脑炎病毒NS1’蛋白的产生机制
图1.SA14-14-2 的突变NS2a E22E’使病毒失去产生NS1'的能力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微生物与感染》(Microbes and infec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日本脑炎病毒NS1’蛋白的产生机制,及其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被caspase剪切的特性。
联合国:登革热病毒严重威胁全球25亿人口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称,登革热病毒至少对全球25亿人口构成严重威胁。 登革热病毒主要是由蚊子传播了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上个世纪70年代,该病只在9个国家出现,而最近几十年,登革热发病取食骤增,是导致100多个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亚洲及拉美地区。
ACSDBC:科学家阐明埃博拉病毒复制关键蛋白的晶体结构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D Biological Crystallograph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埃博拉病毒负责复制的关键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即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核蛋白的C末端结构域。
PNAS:发现流感病毒增殖必需蛋白F1β
近日,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增殖时,人体细胞中一种蛋白质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出治疗各种类型流感的新药物。 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利用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大量复制自身进行增殖。增殖的流感病毒从细胞出来,转移到其他细胞里,感染随之扩大。
美国多个州爆发H1N1流感病毒 上万人入院治疗
PLoS Pathog :埃博拉病毒蛋白导致大量炎症和血管渗漏
2014年11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发表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的一则报告:覆盖在病毒表面的,并在感染过程中从受感染细胞脱落的埃博拉病毒GP蛋白,可以引发免疫反应失调,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埃博拉病毒有7个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