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利用磁性微型机器人在活动物体内靶向运送细胞

2018年7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磁铁驱动的微型机器人(microrobot)将细胞运送到活的斑马鱼和小鼠体内的预定位点。他们提出使用这些具有头发宽度的微型机器人作为再生医学和细胞疗法的运送载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27日的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velopment of a magnetic

2018-07-04

研究完成CRISPR-Cas13a介导的精确定点RNA编辑的人工机器

5月31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轩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SPR-Cas13a system in fission yeast and its repurposing for precise RNA editing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报道了一个利用新

2018-06-23

科学家完成 CRISPR-Cas13a 介导的精确定点 RNA 编辑的人工机器

5 月 31 日,国际学术期刊 Nucleic Acids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轩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SPR-Cas13a system in fission yeast and its repurposing for precise RNA editing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报

2018-06-22

手术机器人全球市场争夺战打响

2016年全球共有4000余台医疗机器人,然而,几乎所有的手术机器人都来源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市的Intuitive Surgical。这家公司最为瞩目的产品即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亦称之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3D显示效果卓越,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空间距离;仪器挡板可以为医生提供手臂支撑,极大的免去了长时间手术带来的疲劳,但机器价格高达2000万元。正是因为这一缺点,竞争

2018-06-03

开发出感知压力和让分离的蟑螂腿移动的人造神经

2018年6月2日/生物谷BIOON/---尽管可能是了不起的工程技术,但当今的假肢装置可能无法让人类大脑感到满意。瑞典隆德大学神经生理学家Henrik Jörntell 说,“如果你有一只假手. . .你能够以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控制它,但它没有给出任何反馈,那么它对病人来说就变成了更大的精神负担,并且他们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将他们的假体放到架子上。”但是,在一项新的Jörnte

2018-06-02

英国警示米索前列醇引起过度子宫收缩风险

 2018年2月6日,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信息,要求密切监测使用米索前列醇的产妇,如果在其生产开始时出现过度或持久宫缩的情况下,或可能导致母婴出现问题时,要立即移除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系统(商品名为Mysodelle)。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系统批准用于怀孕36周以上、临床指征可生产的宫颈不成熟妇女的引产。欧盟常规对一项Mysodelle的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该研究中678

2018-05-25

3D打印探索制造软体机器

这条章鱼,可能是个假章鱼。深海里的软体生物一直都是神秘而暗黑的存在,像章鱼和乌贼这样的头足类动物更是机器人世界的灵感来源。The 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与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对软体机器人进行探究。该研究小组近期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面对庞大的障碍时,无脊椎机器人拥有天然的优势,可以挤进或绕开障碍物。因此该研究小组展开了对软体机器人的制造。与2016年12月问世的全球

2018-04-22

美国开发出“大脑芯片”人造突触

人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神经元通过100万亿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传递指令,使大脑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识别图案,完成记忆并执行其它学习任务。新兴领域“神经形态计算”的研究人员试图设计出像人脑一样工作的计算机芯片,通过模拟信号工作,类似于神经元。通过这种方式,小型神经形态芯片可以像大脑一样有效地处理数以百万计的并行计算,而目前只有大型超级计算机才可能实现。这种便携式人工智能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

2018-04-05

Cell Rep: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寻找新型肿瘤基因突变 助力新型抗癌疗法的开发

小编推荐会议:2018年(第九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议2018年4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作为新兴的精准医疗研究领域,将来自癌症患者肿瘤的特殊遗传信息与疗法选择进行有效匹配或许无法有效鉴别出所有对特殊疗法能够产生反应的患者,而来自患者的其它分子信息或许就能够揭示这些所谓的“隐藏

2018-04-15

专访李劲松博士:人造精子孕育"女儿国" 破解出生缺陷基因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出生缺陷日(3月3日),世卫组织官网披露全球每年超过800万婴儿患有严重出生缺陷。剔除围产期环境因素和孕妇妊娠期用药不当等原因,绝大多数先天性缺陷都源于显性/隐性基因异常。因此明确亲代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疾病的关联,对于孕前早期筛查的一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而言至关重要。神经管异常是我国常见的重大出生缺陷之一,其中遗传因素贡献度高达70%。复旦大学王红

20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