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统的柔性人工突触研究取得进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机交互、仿生感知系统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和人机交互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于目前基于软件系统和冯·诺依曼构架计算体系实现的神经网络,人脑运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点。因此,通过人工突触器件的制备,在硬件层面上模拟人脑的神经拟态器件,对构建新的计算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人工突触器件能够将传感器信号转变成类神
通化东宝超速效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申报临床获受理
9月14日,通化东宝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签发的关于超速效赖脯胰岛素注射液(THDB0206)申报临床获得受理的通知书,受理号为CXSL2000266国、CXSL2000267国。截至本公告日,通化东宝在该项目中已投入研发费用人民币约2,327.32万元。通化东宝2018年4月26日与法国SA ADOCIA公司(以下简称“A
澳机构研发人工智能平台有助寻找致病基因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台处理了1万亿个基因组“数据点”,以人工智能技术达到这样的处理规模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相关技术有助于查明人类基因组中那些特殊致病基因的位置。据介绍,这个名为“变体火花(VariantSpark)”的平台由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数字健康研究团队开发,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
FDA批准首个用于年幼儿科患者的自动“人工胰脏”
FDA于近日批准美敦力公司(Medtronic)的MiniMed 770G系统。这是首款获批用于2至6岁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的混合型闭环糖尿病管理器械,可自动监测血糖,并根据连续血糖监测的数值,自动调整胰岛素给药量。1型糖尿病患者及照护者,必须全天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并采用注射器、胰岛素笔/泵注射胰岛素,维持足够的血糖水平,避免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M
国家药监局批准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新制剂上市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约1.29亿,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糖尿病整体控制水平不容乐观,患者糖尿病知晓率仅为43%,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不到50%,临床上迫切需要低血糖风险更小、血糖控制更平稳的胰岛素疗法以改善这一现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9月2日宣布基于“EDITION AP”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正式批准“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新制剂来优时(Toujeo)可用于
NEJM:人工胰腺改善1型糖尿病儿童全天血糖控制
对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而言,想要很好地控制血糖,绝非一件易事。如今,人工胰腺系统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上线的一篇论文显示,一种可自动监测并调节血糖水平的人工胰腺系统,对于6岁以上的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来说既安全又有效。人工胰腺是一种闭环控制的“多合一”糖尿病管理系
Cell Metab:研究揭示肝脏疾病与胰岛素耐受性之间的关系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证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与肝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这项发现于9月2日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将为治疗2型糖尿病和其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铺平道路。
唐本忠院士团队成功构建了具有可逆融合-分裂行为的人工外泌体
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外囊泡(EV)的一种主要类型,是直径为30至150 nm的纳米大小的膜结构,大多数细胞都会分泌外泌体。许多研究表明,外泌体通过转移不同的货物(包括蛋白质、DNA、miRNA、lncRNA、circRNA,以及mRNA)参与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的细胞间通讯。细胞间通讯过程中通常涉及一个细胞释放新囊泡的分裂过程和另一个
2020北京健康大会: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加速中国分级诊疗落地
8月2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的“2020北京健康大会·医生云论坛”在上海盛大举行。本次会议以“新冠疫情重塑全球健康面貌”为主题,邀请了钟南山院士、樊代明院士、张伯礼院士、陈君石院士、曾溢滔院士等二十余位院士,以及百余位行业权威人士与嘉宾领导,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医学发展和健康管理策略展开讨论。本次论坛由多家媒体和直播平台面向全国同步直播大会盛况,超过百万临床医生和公众在线观看。
人工智能如何加速多种人类疾病的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人工智能如何加速多种人类疾病的研究,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1】Nat Med:开发出新型AI诊断工具 不需要进行检测就能预测COVID-19的感染风险doi:10.1038/s41591-020-0916-2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