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为中医药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近日,“中医四诊仪首次进驻太空”冲上新闻热搜。中医四诊仪首次应用在空间站任务中,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为航天员身体护航。中医四诊仪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进行整合,进而对健康状态进行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覆盖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体系各层面的技术服务。
中国科学院医学光学专家王贻坤研究员,与美国硅谷人工智能公司NyquistData深度对话
2021年 7月 20日,美国硅谷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公司 Nyquist Data奈数科技的创始人 MichelleWu, 武丹女士,特邀国内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光电子中心副主任王贻坤博士,进行深入的访谈与对话。王贻坤博士,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 STS重点项目等项
SoliMix结果公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复方制剂与预混胰岛素的头对头比较研究
在胰岛素百年诞辰之际,第81届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的召开为科学界提供了一个回顾和庆祝糖尿病治疗百年进步,思考和展望胰岛素未来发展的机会。
Nature Medicine:粪菌移植显著改善治疗后的胰岛素敏感性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影响因子:53.440,全球SCI期刊排名18)在线发表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张正骁副教授的研究论文“Fiber fermentability differentially modulates responses to oral encapsulated fec
Science:利用新型人工智能软件工具RoseTTAFold仅需10分钟就可准确地计算出蛋白质三维结构
2021年7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自从DeepMind在2020年的“结构预测关键评估(Critical Assessment of Structure Prediction)”(CASP14)会议上展示了该领域的显著进展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等待了数月,以获得高度准确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机会。现在等待已经结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多个研究机构
2021ADA热点|新一代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U300』多项重磅研究备受关注!
第81届ADA年会上,糖尿病领域的前沿研究也将悉数亮相,其中新一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U300带来的重磅研究,备受瞩目!
Nature子刊:长链非编码RNA βFaar在肥胖小鼠中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和存活
尽管肥胖是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和丢失的一个易感因素,但其对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面影响机制仍鲜为人知。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鉴定了一种富含胰岛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将其命名为β细胞功能和凋亡调节因子(βFaar)。肥胖小鼠胰岛中βFaar显著下调,低水平的βFaar对肥胖相关的β细胞功能障碍和凋亡的发展是必要的。在机制上,βFaar通过海绵作用miR-
Front Cardiovasc Med:新型人工智能工具或能通过测定机体心脏周围的脂肪水平来预测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
2021年7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周脂肪(PAT,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或许是机体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型的风险标志物,然而由于缺乏快速的无辐射PAT定量方法,因此目前科学家们无法开展对大样本的检查。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上题为“Auto
Theranostics:生物人工肝治疗减轻猪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外器官损伤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衰竭,短期死亡率高。生物人工肝(BAL)治疗因缺乏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和载体来维持肝细胞功能,以及对BAL治疗ALF和肝外器官损伤的机制认识不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最近,作者利用纤维支架生物反应器(FSB)对原代猪肝细胞(PPHs)进行高密度三维培养,结合吸附成分构建了BAL,并在D-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