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Cell揭示藻类如何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有助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图片来自Benjamin Engel/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2017年9月24日/生物谷BIOON/---两项关于绿藻的新研究揭示了这些有机体如何从空气中吸入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这也是它们能够非常快速地生长的一种关键因素)的新认识。理解这一过程可能有朝一日有助人们提高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生长速度。在这两项发表在Cell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
Sci Rep:二氧化碳可以调控新型纳米颗粒的“呼吸”
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在《Scientific Report》发文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绿色纳米囊泡,可以通过使用CO 2/ N 2气体进入该囊泡来完成控制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该纳米颗粒在水中的聚合不会产生副产物。他们发现了纳米囊泡的两种形态变化,即“气体呼出”和“气体吸入”。通过二氧化碳的控制,可以刺激纳米颗粒进行不同的变化,从而控制纳米囊泡颗粒包装功能分子、纳米囊泡的运输和释放。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较250年前增加40%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创下新高,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排放,如发电厂等 茂纳罗亚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称,2011年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创下新高,达到390.9ppm(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这一数字相对于1750年的水平增加了40%,也就是在那时候,人类才开始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
荷兰科学家研发新技术 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全世界的发电站在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时候,每年都会释放出12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家庭和商业供热设备释放出另外110亿吨。 科学家称,这项技术能够使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直接用于生产更多的电能。 荷兰一个科学家团队声称,可以将二氧化碳注入水或者其它的溶液中,来产生源源不断的电子,以此生成更多的电能。
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日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藻种筛选、光生物反应器、油脂提取及生物柴油制备等技术领域取得70余项专利技术。 油藻由于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易培养及脂类含量较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油脂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煤电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来制备生产生物柴油。
Nature:海中撒硫酸铁或有助吸收二氧化碳
7月18日,Narur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向海中播撒硫酸铁以促进藻类生长有助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会带来怎样的生态影响尚不清楚,因此还不能加以推广。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南极附近某个海流相对平静的海域进行了实验。这里的海水缺乏铁元素,藻类生长不旺盛。研究人员在总面积167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播撒了数吨硫酸铁,并持续一个多月观察藻类生长情况。
PNAS:二氧化碳可制生物燃料
众所周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从太阳来的辐射,这也是导致气候暖化、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而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燃料等有用的工业产品,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用途。据Phys.org网站报导,这种方法就是以遗传学的方法改造细菌,使其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利用二氧化碳产生出有用的东西来。
细菌能用氢气和二氧化碳产生电力
图片来自:每日科学技术网站 2013年5月18日至21日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召开的美国微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第113届大会上,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大会上称已经研制出一株能够生产电子的细菌,它们可以使用氢气作为其唯一的电子供体和二氧化碳作为其唯一碳源来进行生长。
Science:利用基因改造细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态燃料
一种组合的电化学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代用品。图片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Han Li。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如今,通过不同方法产生的电能仍然难以得到有效的储存。化学电池、液压泵和水裂解遭遇低能量密度储存或者与当前运输基础设施不兼容的问题。比如当前储存电能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锂离子电池进行储存,但是储存的能量密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