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中科院药物所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耐药性研究获新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蓝乐夫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课题组等合作,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耐药性的调节机制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论文于8月2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感染细菌。
:中科院神经所研究人员发现果蝇行为灵活性的神经机制
8月23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研究组题为“调节果蝇视觉逆转学习的一个伽马氨基丁酸能的抑制性神经环路”的研究论文。
MCB:中科院健康所研究人员揭示IL-17信号通路调控新机制
白介素-17(IL-17)是一个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先天性免疫细胞等分泌,在多种炎性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L-17受体(IL-17R)通过信号转导复合体IL-17R-Act1-TRAF6激活下游NF-kB、JNK等信号通路。然而,该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阐明。
赵国屏院士:“上海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在建设中
9月21日,浦东新区第六届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2012张江药谷发展论坛——“基因组学和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在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丁海涛参加会议并讲话。协会副会长,赵国屏院士聚焦基因组学与转化医学两大核心,为在场250余名参会代表作《基因组学和转化医学》主题报告。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建立一种新等温RNA检测法
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之一,不仅是重要的病原体检测标记,其表达图谱还与发病机理密切相关,在医学诊断、药物开发、病理生物学研究、生化过程研究以及微生物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Metabolic Engineering:中科院生物法制造β-胡萝卜素获新进展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构建大肠杆菌细胞工厂生产β-胡萝卜素方面取得进展,该成果已达到了大肠杆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国际最高水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Metabolic Engineering。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典型的四萜化合物,在医药、营养品、化妆品以及食品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每年全球市场需求有1000吨左右。目前β-胡萝卜素的生产主要有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酵两种方法。
中科院现代农业示范与区域创新集群计划启动会召开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现代农业示范与区域创新集群计划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志刚、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关于示范计划的汇报。项目咨询专家组对示范计划实施内容进行了评议。
中科院广东省会谈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建设
4月21日,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与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广州会晤,就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要点中关于继续抓好中微子实验(二期)——江门中微子实验进行了沟通,并就该项目的有关选址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协商。 詹文龙对广东省大力支持中科院在粤建设发展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表示感谢。
中科院率先部署多语种邮箱示范系统
4月26日,专注邮件技术研发的行业知名公司盈世公司(Coremail)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技术的商用软件(Coremail XT V3.0)。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网络中心)在此款软件的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款软件的发布,标志着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技术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化多语种域名及应用产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科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
6月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依托单位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召开。湖北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筹)、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负责人、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詹明生和张玉奎院士主持。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玉奎院士为重点实验室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