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首次发现大脑神经细胞的某些 RNA 分子终生不会更新

首次证明了一部分负责保护遗传物质的核糖核酸分子具有与神经元同等的长寿属性。

2024-04-18

仿藻胆体构建人工光合组装体研究获进展

藻胆体(phycobilisome)是蓝细菌和红藻光合系统的关键结构,通过蛋白骨架定位色素团分子(bilins)高效捕获光能并传递到光系统I/II及反应中心,进而实现光能到化学能转化。

2024-01-15

ACS Nano:范德华层 CrSBr 作为磁有序指纹的强激子-朋耦合

来自密歇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究所的Kaiman Lin教授及其团队利用温度依赖性聚光光谱和激子寿命测量法确定了纳米厚 CrSBr 中的强激子-光子耦合。

2024-01-24

Nat Immunol:揭示成纤维细胞在关节炎症消退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成纤维细胞在炎症消退过程中发生了分子转变,这对了解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4-02-28

研究人员首次构建人化抗NMDAR脑炎模型并揭示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

未来,脑病中心神经免疫团队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王杰、香港中文大学刘晓东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研究者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神经免疫亚专科的科研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2023-08-14

Nat Commun:揭示蛋白STING在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新作用

当病原体侵袭身体时,先天性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用,抵御入侵的病原体。先天性免疫系统是第一道防线。它能准确检测出病毒或细菌,然后激活蛋白来对抗病原体。为了更好地了解身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来自日本国

2024-01-19

甲藻捕光天线和光系统的结构与捕光机制研究获进展

探讨甲藻捕光天线和光系统的结构与捕光机制,对揭示海洋甲藻的光能利用及光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意义。

2024-02-19

《自然·癌症》:介导肝癌肿瘤-胚胎重编程的“命门”被找到了!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科学界更是专门提出了“肿瘤-胚胎重编程”(Onco-fetal reprogramming)的概念,这种重编程可以帮助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

2024-01-05

NAR:揭示pH值影响幽门螺旋杆菌在发炎胃部组织粘附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酸性条件下ArsR-P精确抑制转录的关键分子机制,这种转录调控可能介导Hp在胃粘膜层定位的微妙变化,为深入理解Hp致病特性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4-04-07

研究发现,小龙虾可以从环境吸收锂元素,这3个部位含量最高

结果表明,小龙虾可以将环境中的锂离子转移到食物链中,锂含量最高的3个部位依次是胃肠道、鳃、肝胰腺,虾尾中也含有少量的锂。此外,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小龙虾的锂吸收也会增加。

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