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A-anti-miR-132治疗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microrna (miRs)是一种小的调节rna,在肝脏疾病中经常被解除调控。肝纤维化的特征是由慢性炎症过程引起的过度瘢痕形成。
构建工程化巨噬细胞用于乳腺癌骨转移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肿瘤转移是其致死的首要因素,其中骨转移尤甚。乳腺癌的骨转移发病率高达65~80%,继而引起顽固性骨痛、脊神经压迫、高钙血症、骨折及骨溶蚀等致命性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有效防治乳腺癌及其远端骨转移是临床之急需。中山大学药学院赵春顺教授课题组长期专注于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研究,近日在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研发出个性化的混合膜纳米疫苗
许多肿瘤病人在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后依然会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对此,癌症疫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案。然而,由于肿瘤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且肿瘤存在高度异质性,给肿瘤疫苗的研发带来很大的困难。近期,我国科学家报道了一种个性化的癌症疫苗方案,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标题为“
Nature:基于机器学习的工具BoostDM可识别每种肿瘤类型的癌症驱动突变,有助开发个性化癌症治疗
2021年8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计算工具,它可以识别每种肿瘤类型的癌症驱动突变。这一发现有助于加速癌症研究,并提供工具帮助肿瘤学家为每名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2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 silico saturation
翟青教授:新时期,药学在肿瘤治疗全程化管理中的角色与价值
随着健康中国2030的不断推进,肿瘤治疗创新药物与治疗方案、技术日新月异、肿瘤疾病逐步趋于慢病化,全程化药学服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带来获益,临床药师亦在其中彰显自身价值。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翟青教授,就新时期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管理中的探索与思考进行分享。
肺纤维化治疗过程中干细胞活体示踪研究获进展
肺纤维化是常见的严重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疾病,大部分表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体内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修复该类肺损伤,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针对以上肺纤维化治疗临床难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智军团队开展了肺纤维化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移植干细胞示踪及作用机理研
“双酶担载的纳米杂化凝胶模拟过氧化物酶体用于肿瘤化学动力/光动力学治疗”取得最新进展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以“Peroxisome inspired hybrid enzyme nanogels for chemodynamic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为题,在线报道了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永生教授、牛德超副教授研究团队和同济大学化学科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个性化肿瘤疫苗研究中取得进展
手术是大多数实体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包括局部根治性切除在内,一些肿瘤病人在手术治疗后会发生复发和转移,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和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肿瘤疫苗利用肿瘤抗原诱导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系统性和全身性的特点,这种疗法不仅可以对术后残留的肿瘤病灶进行特异性杀伤,
礼来与第一三共达成商业化协议:在日本销售5-HT1F激动剂Reyvow,用于偏头痛急性治疗!
Reyvow代表着美国FDA在20多年来批准的首个新一类的急性偏头痛治疗药物,已在4个国家获得批准。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个性化的混合膜纳米疫苗,有望治疗一系列实体瘤
2021年7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得益于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设计出基于细菌细胞质膜和切除的肿瘤组织的细胞膜的个性化肿瘤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7日的Science Transl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