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Neurosc:靶向星形胶质细胞之治疗缺血性中风

2013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的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发出的信号可能有助于限制缺血性脑卒中后损伤的扩散。在小鼠动物模型研究中,Tufts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家确定了星形胶质细胞在中风后损伤扩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家心脏基金会报告说,在美国缺血性中风占所有中风的87%。

2013-03-20

Biomaterials:靶向Ngn2蛋白治疗脑缺血损伤

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教授课题组和西安医学院苟兴春博士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有效穿过血脑屏障靶向缺血区的蛋白质药物,这对于脑缺血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iomaterials》杂志上。主持这一研究的是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教授和西安医学院苟兴春博士。苟兴春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在徐礼鲜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脑血管保护和神经再生研究方面获得多项成果。

2013-09-04

Stroke: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后的MR-DWI阳性病灶数有助预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后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症状性缺血并发症SI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微血栓(根据MR的弥散加权图像,即MR-DWI阳性进行判断)的危险因素,以及MR-DWI阳性,即DWI(+)与SIC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韩国Yonsei医学院Severance医院影像科的Byung Moon Kim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9日的Stroke杂志上。

2012-12-25

俄发现干细胞疗法对慢性下肢缺血有效

目前对付糖尿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缺血的疗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血管分流术。能否在此基础上运用“细胞疗法”让病患部位的血管再生,从而恢复血流量呢?俄研究人员不久前用干细胞对大鼠进行了治疗实验并取得积极效果。 俄罗斯“基罗夫”军事医学研究院的专家在新一期俄学术刊物《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上报告说,他们在大鼠的大腿处进行动脉结扎,模拟出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症状。

2012-02-06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规范化方案

编者按: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谷涌泉、黄平平、杨晓凤等利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安全有效。结合众位专家治疗的方案,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专家共识》。

2013-10-14

JAMA: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使用干细胞及骨髓细胞疗法是安全的

芝加哥 – 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Alan W. Heldman, M.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检查在罹患缺血性心肌病的病人中所做的经心内膜干细胞注射(TESI)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的安全性。

2013-11-19

NRR:脑缺血与阿尔茨海默病在发病机制上联系密切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β淀粉样蛋白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导致脑组织神经细胞死亡,并致认知功能受损。最近有研究表明,脑缺血与阿尔茨海默病在发病机制上联系密切。

2013-11-03

NRR:对脑缺血后葡萄糖不耐症提出的治疗假设

研究发现,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缺血性应激可诱发葡萄糖耐受不良或者高血糖。缺血应激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改变可能参与了缺血后葡萄糖不耐受的发生与发展。 为验证此假设,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舒晓亮主任带领的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脑缺血后下丘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表达下降...

2013-11-02

欧洲最新调研结果强调缺血性卒中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重中之重

心房颤动患者所发生的所有卒中事件中,有92%属于缺血性卒中[2],超过三分之二的医生认为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是房颤患者首要治疗目标[1] 德国殷格翰2013年6月5日电 /美通社/ -- 6月6日是首个“中国房颤日”,日前一项在欧洲开展的涉及1000名医生的在线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医生认为预防缺血性卒中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最为重要的治疗目标。

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