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临床试验表明HIV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能有效治疗COVID-19
2020年3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有效治疗HIV感染者的药物对COVID-19无效。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3月18日在线发表在NEJ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治疗重度新冠疾病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未能取得临床改善
在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的同时,控制疾病流行和治疗患者的手段仍然非常有限。目前,我们没有确认的特效抗病毒疗法来治疗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一项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候选抗病毒药物是HIV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这一组合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们已经被广泛使用,易于大量生产。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
Nature发文指出在没有足够的安全保证的情况下,不要急于部署COVID-19疫苗
2020年3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一位权威专家警告说,寻找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至关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必须遵守标准的安全规程。中国复旦大学和美国纽约血液中心的病毒学教授姜世勃(Shibo Jiang)博士在Nature
喷一下,治疗偏头痛!首个鼻内CGRP受体拮抗剂vazegepant进入III期临床,起效快速持久!
2020年03月24日/生物谷BIOON/--Biohaven制药公司近日宣布,已成功完成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关于vazegepant鼻内给药用于偏头痛急性治疗 II期临床和非临床的互动。该公司解决了FDA提出的所有问题,并将把10mg剂量vazegepant鼻内给药方案推进到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中。根据Biohaven先前报道,
IL-6受体抑制剂(托珠单抗)治疗新冠病毒显疗效!赛诺菲/再生元启动Kevzara全球临床项目!
2020年03月18日/生物谷BIOON/--赛诺菲(Sanofi)与合作伙伴再生元(Regeneron)近日联合宣布,已启动抗炎药Kevzara(sarilumab)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全球临床试验项目。Kevzara是一种全人单克隆抗体,通过结合和阻断IL-6受体(IL-6R)抑制IL-6通路。IL-6可能在COVID-19
继托珠单抗后 赛诺菲IL-6抑制剂也加入对抗COVID-19行列
随着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的蔓延,全球卫生部门以及多家药企纷纷展开治疗COVID-19试验研究。日前,再生元和赛诺菲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测试其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Kevzara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Kevzara是一款IL-6抑制剂,由再生元与赛诺菲合作研发,于2017年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再生元发言人表示,两家公司正
歌礼制药:戈诺卫+利托那韦治疗的总共1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2020年03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歌礼制药(Ascletis Pharma)近日宣布,戈诺卫®(Ganovo®,通用名:达诺瑞韦钠片)联合利托那韦(ritonavir)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小样本临床研究进展:该研究的治疗组之一,口服戈诺卫®联合利托那韦治疗组,计划入组1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
艾伯维:向全球供应HIV药物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2020年03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艾伯维(AbbVie)近日证实了该公司在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活动,包括支持实验性使用HIV药物Kaletra/Aluvia(中文商品名:克力芝,lopinavir/ritonavir,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以确定其治疗COVID-19的疗效。该公司正与全球范围内选定的卫生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磷酸氯喹减量 托珠单抗首次被纳入
3月4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正式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其中,磷酸氯喹用法用量调整,托珠单抗首次被推荐用于免疫治疗。磷酸氯喹减量,此前被爆存不良反应自国家卫健委下发诊疗方案以来,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就一直备受业内关注。在抗病毒治疗中,第七版将磷酸氯喹的用法用量进行了调整。第七版里提到,磷酸氯喹适用于18~65岁成
Neuron:社交压力下神经元的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压力,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每种应对方式都伴随着一系列的行为、生理和心理反应。积极的行为风格是指努力抑制来自压力源的影响,并与抵御压力有关;消极的行为风格是指避免面对压力源的努力,并与心理病理学上的“易感性”有关。这一问题又被称为“战斗还是逃跑”。但是,该行为选择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并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