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单”燃不止·单囊泡研究与应用研讨会

研究报道,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在大小和分子组成上具有强异质性,单个细胞外囊泡(Single-EV)可能表达不同的标志物,因此详细了解Single-EV的分子组成至关重要。而常规检测技术在bulk水平(混合囊泡)检测时稀有信号被大大稀释掩盖,难以检测到这些稀有的疾病特异性外泌体蛋白或RNA分子。为了防止稀有信号的丢失,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单囊泡的检测,单囊泡检测技术飞速发展,目前主要包括两大类,标记方法和非标记方法,其中标记法现阶段应用更广,如纳米流式和PBA邻近编码技术等。单囊泡研究初露锋芒,是囊泡领域下一个新兴热点研究方向。

为推动单囊泡研究技术的学术交流,促进单囊泡研究技术在临床领域研究的广泛应用,拟定于2023年4月12日(周三)下午14:00举办线上学术交流会议《“单”燃不止·单囊泡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北京恩泽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厦门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泌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生物谷承办。会议将聚焦单囊泡技术在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探索,邀请单囊泡研究领域专家和临床研究专家,就单囊泡RNA组学、单囊泡蛋白组学、单囊泡表征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分享,理论联合实例展示,深入浅出,揭秘单囊泡研究难点困境,解密单囊泡研究最新技术,解“泌”单囊泡研究思路,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展望单囊泡技术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广阔前景。

直播时间:2023-04-12

2022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细胞作为生命最为基本的一个单元概念,是生命活动的基石。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在单细胞水平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成为可能。2017年,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 “人类细胞图谱计划”正式公布,彻底引爆单细胞测序新时代。

2019年,单细胞多组学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2020年,空间转录组技术被评为年度技术。空间转录组技术从空间位置上解析,联合单细胞分析探索空间位置上细胞的异质性,有助于识别和理解细胞空间基因表达特征,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等,在肿瘤、发育、免疫、遗传等领域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

在此背景下,伯豪生物科协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2022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力邀单细胞和空间组学领域专家围绕前沿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探索进行线上直播交流。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本次线上会议,共同探讨交流,助力临床科研创新发展。

直播时间:2022-09-24

从转化研究到临床应用——多组学创新技术网络研讨会

蛋白组及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相互独立而又互有关联,单一维度的组学研究或者数据分析有时不能很好的解释生物现象,而多组学的交叉联合分析方法可以利用组学数据进行生物学基础问题和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

转化研究是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之间的连接,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应用,将医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实用的治疗技术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促进从多组学转化研究到临床的应用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丹纳赫生命科学定于2022年6月24日联合举办 “从转化研究到临床应用-多组学创新技术网络研讨会”。研讨会盛情邀请了多位业界重量级学者和专家,将围绕蛋白质及代谢组,激光切割-组织微区等一站式组学解决方案和临床应用等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分享,并希望能针对相关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做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在此诚邀您参加和共同交流。

直播时间:2022-06-24

3D大脑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技术网络研讨会

人类神经疾病的攻关,离不开科研工作者们对其病理机制的深入探究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同时,需要不同阶段的大量模型实验。然而,人脑的复杂是任何模式生物难以准确模拟的,使得相关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进程缓慢。 3D类器官技术在2013年的 Science杂志评为十大科学进步之一,2015年,又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十大技术突破之一。随着现代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3D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培养和建立也应运而生,使得与人体生理高度相似的脑类器官被应用与人类神经疾病类的研究,比如脑发育异常、小头畸形、寨卡病毒感染、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进一步加速了人类神经疾病病理机制和药物开发筛选等研究。 那么,目前3D大脑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技术应用的前沿研究有哪些?有哪些构建方法?在日常实验流程步骤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为了深入探讨以上疑问,生物谷特于3月11日,邀请3D大脑类器官模型研究领域的专家们作客直播间,共同围绕话题“3D大脑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技术”,进行分享探讨。 生物谷诚面向3D大脑类器官模型领域的及相关领域的同仁们,欢迎您报名免费参会!

直播时间:2022-03-11

中国慢性肝病患者
一线药物耐药案例研讨会第二期

赛默飞于2021年7月成功举办了肝病患者一线药物耐药临床真实案例研讨会第一期,围绕了“耐药临床案例、Sanger测序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获得了同行业者的高度肯定,继7月成功上线第一期后,于10月21日迎来了研讨会第二期。

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同时Sanger测序技术是肝病耐药检测和分型的金标准方法,可以同时发现乙肝病毒基因的已知突变和未知突变,还能准确的检测出多个指南报道的耐药位点,随着药物的发展更新,在真实临床中耐药发生的情况有什么改变呢?Sanger 测序技术在耐药监督中又起什么作用?

在本次研讨会上,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林炳亮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同时还邀请了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祖红梅主任,北京佑安医院 侯维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李向永主任 及上海曙光医院 吕佳主任 担任讲师,就肝病患者耐药的真实发生案例分享及研究进展展开学术讨论,诚挚邀您共享盛会。

直播抽取幸运观众赠送精美礼品!


直播时间:2021-10-21

肠道微生态与肝病专题论坛暨2021(第七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会前会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并对人体的代谢、免疫、发育等多种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多种慢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肠道菌群的改变。一方面,肝脏疾病的发生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如,乙肝病毒的感染可以延缓肠道菌群的定植和成熟。另一方面,肠道菌群也能反过来影响肝脏疾病的发展。比如,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肠道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肠道菌群能向肝脏内移位,抑制肝脏免疫,不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此外,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发挥这重要的作用。粪菌移植可以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抗原的下降,还可用于治疗肝性脑病。

因此,本论坛特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俊忠博士,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肝病“的最新前沿研究进行精彩分享!

Abstract


Approximately a trillion microbial cells colonize the mammalian intestine; these are collectively termed gut microbiota. Gut microbiota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influencing host immunity and metabolism. Gut dysbiosis is related to not only intestinal but also extra-intestinal diseases, including nervous system, respiratory,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liver diseases.

The liver is the largest internal organ and gland in the human body, which receives blood both from the portal vein and hepatic artery. Therefore, the liver is exposed to gut microbes as well as their metabolites and products.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live commensal bacteria can be sampled by intestinal dendritic cells (DC) and transferred to the liver through the lymphatic route or portal vein. In healthy mice, the liver can act as a second firewall in which Kupffer cells can capture and clean commensal bacteria from the systemic vasculature. The healthy liver can maintain sterility by removing not only live commensal bacteria but also microbial metabolites and products.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is related to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ncluding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mice, gut microbiota depletion was found to impair the HBV-specific T cell response and prolong HBV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cirrhosis, the gut microbiota community and metabolism mediated by the gut microbiota w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when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Reconstitu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using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 facilitated hepatitis B virus e-antigen (HBeAg) clearance in patients with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fter long-term antiviral therapy. FMT is also a potent therapy strategy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直播时间:2021-10-19

中山大学左涛教授在线讲解“肠道病毒群与真菌群在疾病中作用”暨2021(第七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会前会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针对肠道菌群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一直热度不减。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寄希望于通过直接用于治疗、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诊断等手段最终转化成临床价值,学界医疗界及产业界积极合作展开了多种肠道微生态治疗、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标志物的研究;另一方面,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微环境从而达到健康管理目的也是菌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其中以益生菌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最具应用前景。 肠道健康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基于微生物的诊断治疗产品、相关技术服务、菌株开发及产业化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产业休戚相关的标准建立、市场规范、菌株专利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直播时间:2021-10-12

【另辟蹊径 探微索隐】- 新一代脂质组学创新技术研讨会

脂质组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质谱技术进行脂质组学研究,已能解决诸如脂质的种类鉴别及脂链组成等问题。但是,脂质精细结构,如C=C及sn-位置等,对大规模组学来说仍是一个难点。近年来,区别与定量脂质C=C位置异构体已被证明对于生理过程研究、疾病标志物筛查及新药研发有着重要意义。

2021年6月29日,沃特世将联合清谱科技举行【另辟蹊径 探微索隐 - 新一代脂质组学创新技术研讨会】,发布脂质组学精细结构分析的全新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Waters ACQUITY UPLC系列超高效液相色谱、Xevo G2-XS QTof高分辨质谱,以及清谱科技(PURSPEC) Ω Analyzer脂质分析系统,具备自动化的仪器控制、批量样本运行和全流程数据处理分析功能,支持包括碳碳双键(C=C)位置精准定位在内的脂质多维结构解析,为实现脂质组学的大幅跨越和发展相关生物医学研究及疾病标志物筛查提供新维度,迎来脂质组学高通量及深维度的大数据时代。诚邀您的参加,并与相关专家深入交流。

*为了及时给予您反馈并持续为您服务,您同意并授权本平台与活动发起方“沃特世”及“清谱科技”共享您提交的个人信息。 您的信息将受到隐私政策保护,授权请点击「提交」


会议日程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4:00-14:05 主持人开场 李晨
沃特世大中华区生命科学市场经理
14:05-14:35 脂质组精细结构分析的质谱方法 瑕瑜
清华大学教授
14:35-15:05 沃特世创新脂质组学方案 袁铭
沃特世大中华区高级应用工程师
15:05-15:15 肝癌相关脂质异构体解析及应用 王韫芳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研究员
15:15-15:25 乳腺癌治疗相关的脂质标志物研究 王佳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博士、副主任医师
15:25-15:35 精细结构脂质组学在虫草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姚长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 博士
15:35-15:55 交流答疑 张文鹏
清华大学 助理教授

直播时间:2021-06-29

单细胞多组学系列论坛之药物研发
--暨 2021(第十二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 会前会

近年来,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国家对细胞医疗行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及企业研究人员加入了细胞医疗的产业大军。以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个性化治疗方式成为生物创新药物的主要方向。例如,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方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 CAR-T 为代表的细胞治疗药物也正一步步从临床试验阶段走向产业化。在细胞治疗领域,虽然目前细胞治疗类药物市场正处于开发阶段,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产业规模正迅速扩张。同时,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相信未来有更多的细胞治疗药物进入市场,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

因此,为推动我国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共同探讨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的关键科学问题, 生物谷携手 10xGenomics 和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家组共同举办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主要介绍了细胞治疗类药物的发展现状、创新型细胞治疗药物研发技术,细胞治疗类药物的未来趋势。同时,本次论坛也希望从事细胞治疗药物研发领域研究的行业人士能够结成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融合。

主要话题:细胞治疗技术前沿;细胞治疗药物发展现状;创新细胞治疗药物研究;细胞治疗 类药物未来发展方向

直播时间:2021-06-22

高致病性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研讨会

病毒,尤其是高致病性、高传染性、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威胁的病毒是当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21世纪以来3次大规模爆发的冠状病毒大流行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病毒学、病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极为迫切。

病毒入侵人体之后,自身免疫系统可以说是抗疫的第一战线,尤其是针对未知病毒,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无法短期内达成,免疫系统承担着与病毒战斗的重任。对于病毒结构、入侵人体细胞的路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应答、炎症因子风暴、病毒免疫逃逸等问题的系统性深入研究,乃是临床免疫干预手段选择和药物疫苗研发的核心基石。

生物谷联合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领先品牌徕卡推出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讲坛,邀请病毒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聚线上,分享病毒与免疫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立足基础研究,助力疫情防控。

主要话题:病毒生物学特征;病毒溯源、致病及流行病学研究;病毒与宿主互作;病毒感染与免疫应答机制;免疫发展和分化;免疫逃逸;病毒感染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免疫疗法;未知病毒发现与检测等

直播时间: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