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见微,孔明知著”
Oxford Nanopore癌症研究用户分享会
测序技术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基因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洞见。研究人员现在可以使用高通量测序对人类基因组样本进行常规分析以发现一系列与疾病相关的致病变异。
然而癌症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多因素疾病,并且大部分癌症无法通过使用传统短读长测序技术检测到的简单点突变来解释。 因此,现在的癌症研究越来越重视分析结构变异 (SV)、DNA 甲基化和转录本的作用--它们与多种癌症有关。 此外,要真正了解其底层生物学机制,将变异定相到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上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广泛的分析超出了传统测序技术的限制, 需要使用多种且通常不精确的技术。纳米孔测序的独特特性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解锁先前隐藏的变异并加速支持人类健康的研究。
9月14日,我们邀请到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领域应用技术专家蒲子婧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殊,云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周永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助理教授姜涛,举办“纳米见微,孔明知著”, Oxford Nanopore癌症研究用户线上分享会,届时,大家可以通过在线问答的方式与这些嘉宾们进行互动。
细胞外囊泡在癌症诊断治疗中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应用
癌症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早诊早治,能够早期预防癌症,减缓疾病发展。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控制癌症,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0部门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针对重大科技攻关行动加强癌症相关学科建设,并把癌症防治列为《健康中国行动》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 在此背景下,一项被称为细胞外囊泡的新学科成为癌症诊断治疗研究热点领域。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纳米级的天然衍生囊泡,其中包含多种反映其来源的生物活性分子,可以作为机体内天然的“物流和高通量信息交流系统”,介导细胞间通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同时也被认为是未来极具潜力的药物靶向治疗载体。 与传统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合成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相比,细胞外囊泡是天然的纳米级膜囊泡,具有天然的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高度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免疫原性低、无细胞毒性等优点,这些优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给药策略,未来细胞外囊泡靶向递药技术将在抗肿瘤治疗、干细胞治疗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癌症诊断治疗的新利器。 那么细胞外囊泡在癌症诊断治疗领域有哪些前沿研究?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如何?为深入探讨以上疑问,加强细胞外囊泡领域的机制研究、体外诊断及疾病治疗方面的学术前沿交流,生物谷举办本次网络论坛,特邀肿瘤与细胞外囊泡领域专家进行精彩报告,以及最新进展的专业分享。期待与您相聚云端,共话细胞外囊泡在癌症诊断治疗中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应用。
纳米孔测序癌症研究应用进展系列2 | 神经系统肿瘤
测序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基因组学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在这些应用当中,绝大多数采用了短读长测序技术。
然而,短读长测序技术限制了人们对大量致病基因变异的研究,例如结构变异,重复序列,定相,融合转录本,可变剪切,及碱基修饰等。纳米孔测序为全景解析人类基因组变异提供了高准确度、快速、可及的解决方案。
5月24日,我们邀请到德国基尔大学医院、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泰国国立玛希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分享他们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对神经系统肿瘤分型,预后标志物研究等方向的研究成果。
时间 | 主题 | 讲师 |
15:00-15:15 | 基于Oxford Nanopore 甲基化谱分析的实时脑瘤分型 | Franz-Josef Müller、Helene Kretzmer |
15:15-15:25 | Rapid-CNS2: 单一检测全面覆盖神经肿瘤中的突变、甲基化特征、拷贝数变异 | Areeba Patel |
15:25-15:45 | 同步靶向检测IDH1/2突变及MGMT甲基化,以及更多 | Thidathip Wongsurawat |
纳米孔测序癌症研究应用进展系列1 | 血液肿瘤
测序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基因组学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在这些应用当中,绝大多数采用了短读长测序技术。
然而,短读长测序技术限制了人们对大量致病基因变异的研究,例如结构变异,重复序列,定相,融合转录本,可变剪切,及碱基修饰等。纳米孔测序为全景解析人类基因组变异提供了高准确度、快速、可及的解决方案。
5月18日,我们邀请到美国肯塔基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带来分享他们利用纳米孔测序进行血液肿瘤研究的案例。
时间 | 主题 | 讲师 |
15:00-15:20 | 通过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cfDNA识别微小病灶残留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 Jessica Blackburn |
15:20-15:40 | 通过纳米孔全长转录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进行分型 | Jeremy Wang |
癌症精准医疗新典型范式探讨——肿瘤标志物组化检测临床应用热点解析
近年来,成功筛选和检测合适的肿瘤标志物不仅提升了抗肿瘤药物研发成功率,还给癌症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检测不同种类的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TMB、MSI、ctDNA等)已有诸多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中,肿瘤标志物免疫组化检测因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成本较低、检测周期短以及可及性高,在精准医疗的临床实践中应用较为成功。
讲座内容
- 肿瘤标志物的原理概述
- 肿瘤标志物组化检测典型热点应用案例—靶向治疗NTRK融合和PD-L1肿瘤免疫疗法
- 癌症的精准医疗新典型范式探讨
欢迎癌症研究、体外诊断、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同仁参加。
流式细胞术实验精要及其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可以对细胞或者亚细胞结构进行快速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参数多、灵敏度高、可定量、可分选等优势,是一项综合了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流体力学、生物学技术等多领域成果的高科技方法,在生物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报告主要和大家分享有关流式细胞术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在流式检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流式细胞术在实际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讲座资源下载
癌症临床研究的二代测序解决方案——攻克FFPE样本、ctDNA和低频变异
利用二代测序开展癌症临床研究需要克服几大难题。FFPE样本DNA降解程度高、血液中的游离肿瘤核酸样本量少,片段化程度高、驱动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往往很低,高通量测序平台标签跳跃问题限制低频变异的准确检测等。本讲座将重点介绍如何种用安捷伦二代测序配套建库与质控工具解决在癌症临床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大问题,同时介绍安捷伦最新推出的癌症二代测序产品线Multip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