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干细胞前沿新技术应用(3D培养&类器官)

新年开工之际,为响应促进我国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政策,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领衔,携手生物谷、Bio-Techne共同推出“东方干细胞系列空中讲坛”的第二期:干细胞与类器官前沿新技术应用将于2月7日重新开启。

致力于干细胞与类器官等前沿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将在新年开工之际,汇集一堂,聚焦3D打印、干细胞、类器官建模等热点议题带来专业深入的前沿研究进展分享和技术交流,相信将予行业同行带来更多灵感启迪。

直播时间:2023-02-07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在肿瘤类器官模型构建中的前沿应用

器官芯片(organ-on-a-chip),是一项通过细胞在体外芯片中进行三维培养,实现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的新兴技术。器官芯片在新药研发、疾病模型、个性化医疗和航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16年,器官芯片技术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列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类器官(Organoids)是干细胞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是源自于自组织干细胞的体外3D培养体系,具备起源组织的体内结构、功能及基因等重要特征。目前,类器官培养已用于各种组织,其中包括肠道、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肺、以及大脑及神经。其培养应用也被逐渐用于多项研究应用中,包括细胞生物学、再生机制、精准医疗以及药物毒性和药效试验等等,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11月29日,生物谷携手艾玮得生物聚焦肿瘤类器官目前的发展及技术应用场景,邀请业内专家在本期空中讲坛“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在肿瘤类器官模型构建中的前沿应用”中,分享器官芯片最新进展、器官芯片与类器官建模的交叉应用、器官芯片技术助力临床科研等专题。相信将给广大同行带来灵感启迪,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共同参与。

直播时间:2022-11-29

创新细胞外囊泡技术前沿研究应用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空间的膜结合囊泡,外泌体(Exosomes, 40-150nm)作为细胞外囊泡的重要亚群,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外泌体因其在疾病治疗、诊断以及药物递送等领域的重大潜力,而备受科研和工业界关注。

自2013年外泌体因诺贝尔医学奖被众人知晓,至今已有十年了,以外泌体为基础研究在临床转化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外泌体来源环境复杂,如何简单快速高效的获得高纯度外泌体?

外泌体尺寸微小,携载的蛋白、核酸、脂类等“货物分子”含量极低,高度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如何对获取的外泌体样品进行快速高通量的表征及质控?

在临床诊断中,亟需特异性好的外泌体诊断标志物,可以借由哪些技术手段快速获得疾病诊断的Biomaker?

此外,当前的热门赛道--外泌体载药领域,外泌体药物生产、临床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尚未建立,前沿进展情况如何呢?

基于以上外泌体实际研究及临床转化过程常见问题,11月29日14:00,生物谷携手深圳汇芯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亦诺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空中讲坛《创新细胞外囊泡技术前沿研究应用》,从外泌体获取-质控-诊断-载药等多维度,全方位为您呈现外泌体研究先进技术及前沿进展,助力外泌体研究及产业化。

直播时间:2022-11-29

消化道类器官技术发展与前沿应用

类器官(Organoids)早在上世纪就已诞生,但发展缓慢。直至近十年,类器官技术才突飞猛进,引来高速发展阶段。类器官的发展是干细胞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是源自于自组织干细胞的体外3D培养体系,具备起源组织的体内结构、功能及基因等重要特征。

目前,类器官培养已用于各种组织,其中包括肠道、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肺、以及大脑及神经。其培养应用也被逐渐用于多项研究应用中,包括细胞生物学、再生机制、精准医疗以及药物毒性和药效试验等等,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10月27日,生物谷携手Bio-Techne聚焦消化道类器官目前的发展及技术应用场景,邀请业内专家在本期空中讲坛“消化道类器官技术发展与前沿应用”中,分享当下消化道类器官技术的应用进展和相关的临床前试验应用及相关的难点与突破点,相信将给广大同行带来灵感启迪,欢迎广大同行共同参与。

直播时间:2022-10-27

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

目前,基于iPSCs类器官技术已成功培养出大量具有部分关键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类组织器官,如肾脏、肝脏、肺、肠、大脑、前列腺、胰腺和视网膜等。类器官(Organoids)则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在各大研究领域具有强大的潜力,包括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以及药物毒性和药效试验、细胞疗法、器官移植等方面。

为综合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构建、鉴定、应用等内容,生物谷联合赛默飞开展干细胞系列空中讲坛,第一期“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将于2022年8月24日准时上线,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共析时下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和成果。

直播时间:2022-08-24

重组蛋白药物开发的前沿技术应用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为生物体内所有翻译表达并执 行生命功能的蛋白质。近年来,大量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是蛋白质组学领 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而重组蛋白是利用DNA(RNA)重组技术表达的蛋白。蛋白表达是将目的基因通过电转化或者热激等手段转入合适的宿主中,利用宿主的特定生理、生化和遗传特点进行目标蛋白 大量表达及纯化的生物技术。通过该项技术获得的蛋白药物主要包含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 重组酶等类别,与传统小分子化学药相比,具有疗效更显著、特异性更强、毒性更低、副作用更小、生物功能更明确等优势,在抗病毒、肿瘤与免疫、血液病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2022 年 5 月 13 日 WHO 公布全球新冠疫苗候选物名单中,临床阶段的疫苗候选物 156 个,临床前 198 个。其中临床阶段的疫苗候选物有 11 种,蛋白亚单位(Protein subunit) 疫苗,即重组蛋白疫苗候选个数排在首位,占所有疫苗个数的 34%。除了新冠疫苗外,2020 年全球10 大疫苗品种中 8 个是重组蛋白疫苗,该数据代表着未来疫苗研发重点依然是重组 蛋白疫苗。这些数据无一不在表明重组蛋白药已成为现代生物制药领域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就当前形势下,重组蛋白技术对我们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仍然 存在很多破局点,需要蛋白质组学、蛋白质设计、蛋白结构分析等相关前沿新技术助力,进 而高效纯化分离重组蛋白等,继而有利于蛋白药物的开发利用。因此,亟需相关研究领域的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下重组蛋白药物的开发研究及相关研究的前沿技术应用及进展、以及前沿技术从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诸如:重组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的前沿 研究进展如何?科研团队利用哪些先进的技术有效进行重组蛋白的设计、纯化分离?如何结 合课题需求选择蛋白质标签?如何通过蛋白组学、蛋白结构分析等技术分析并应用于疾病的 发生机制和治疗?目前的前沿技术从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 2022 年 8 月 18 日,生物谷携手义翘神州、梅斯医学一起召开主题空中讲坛“蛋重组 蛋白药物开发的前沿技术应用”,邀请行业资深专家一起探讨以上问题,欢迎广大同行参与。

直播时间:2022-08-18

细胞外囊泡在癌症诊断治疗中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应用

癌症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早诊早治,能够早期预防癌症,减缓疾病发展。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控制癌症,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0部门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针对重大科技攻关行动加强癌症相关学科建设,并把癌症防治列为《健康中国行动》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 在此背景下,一项被称为细胞外囊泡的新学科成为癌症诊断治疗研究热点领域。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纳米级的天然衍生囊泡,其中包含多种反映其来源的生物活性分子,可以作为机体内天然的“物流和高通量信息交流系统”,介导细胞间通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同时也被认为是未来极具潜力的药物靶向治疗载体。 与传统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合成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相比,细胞外囊泡是天然的纳米级膜囊泡,具有天然的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高度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免疫原性低、无细胞毒性等优点,这些优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给药策略,未来细胞外囊泡靶向递药技术将在抗肿瘤治疗、干细胞治疗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癌症诊断治疗的新利器。 那么细胞外囊泡在癌症诊断治疗领域有哪些前沿研究?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如何?为深入探讨以上疑问,加强细胞外囊泡领域的机制研究、体外诊断及疾病治疗方面的学术前沿交流,生物谷举办本次网络论坛,特邀肿瘤与细胞外囊泡领域专家进行精彩报告,以及最新进展的专业分享。期待与您相聚云端,共话细胞外囊泡在癌症诊断治疗中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应用。

直播时间:2022-08-08

前沿研究:利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快速病原体基因组监测系列2

纳米孔测序技术可即时获取关键基因组流行病学数据,从病原体鉴定和抗菌素耐药性 (AMR) 分析,到高质量基因组组装和变体鉴定,对传染病样本进行全面、实时洞察,用于有效控制传染病暴发。

7月25日,我们邀请到Oxford Nanopore战略客户经理王海,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BSL-3实验室主任赵嘉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曹佳宝,带来前沿研究:利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快速病原体基因组监测系列2线上讲座。

直播时间:2022-07-25

干细胞代谢机制与疾病治疗的前沿研究

干细胞又被称为“万用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可以分化成人体内的任何一种体细胞。干细胞的分化受到衰老、营养、激素等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能量代谢可能是决定干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代谢活动的调节可能决定干细胞的多能性和细胞命运。因此,进一步分析干细胞代谢调节机制及其在干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并可能为干细胞疗法的应用和研究提供新的见解,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干细胞研究作为生命科学研究最前沿的应用技术领域,对分化检测和鉴定等等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基于研究需求,一种验证细胞模型的新测定方法应运而生。

干细胞、体细胞和分化细胞都表现出特定且不同的代谢特征。沿着分化轴,代谢表型分析可用于验证细胞模型。可测量的代谢转换事件出现在细胞重编程、进入和退出多能状态、开始分化与终止分化的多个阶段。

安捷伦 Seahorse XF 技术可为活细胞的两种主要代谢途径(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提供实时关键功能检测,使研究人员可以测定多能性的获得、维持和丧失。Seahorse XF 平台具备灵活性,研究人员可根据特定研究问题定制实验,并通过安捷伦 Seahorse XF 试剂盒和测试简化工作流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那么,在政府部门推动和广大科研学者的努力下,我国干细胞的研究获得了哪些突破和成果呢?干细胞代谢调节机制有新的发现吗?干细胞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如何呢?

7月20日,生物谷联手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领导者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为广大研究者们推出此次《干细胞代谢机制与疾病治疗的前沿研究》空中讲坛,邀请从事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专家,通过主题报告和互动讨论分享其对于干细胞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促进干细胞疗法研究在交叉学科间的交流。生物谷将全程线上直播此次重磅会议。

直播时间:2022-07-20

前沿研究:利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快速病原体基因组监测

纳米孔测序提供了传染病样本全面、实时的洞察,能立即获得有效控制传染病爆发所需的关键基因组流行病学数据。

7月14日,Oxford Nanopore将举办“前沿研究:利用快速纳米孔测序进行病原体基因组监测”的网络研讨会。我们邀请到了葡萄牙国立卫生研究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的传染病专家们分享他们如何使用纳米孔技术快速监测病原体基因组。

直播时间: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