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赵志刚: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疑难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应用解析

赵志刚,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6-1987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全国内分泌学习班进修;1992-1999年,留学日本。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日本客座教授,中心实验室主任,科研外事处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

2015-05-14 课时:48分钟

DNA甲基化研究策略解析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被称为第五种碱基。李明辉博士在本视频中详细解析了DNA甲基化研究策略。视频先概述了DNA甲基化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和测序技术。然后结合案例介绍了Infinium Methylation450芯片和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除此之外,结合具体案例,还依次介绍了RRBS、甲基化捕获测序、ChIP-chip/Chip-seq、焦磷酸测序。对于甲基化芯片的应用,以及它与表达谱芯片的联合分析,视频也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视频举例说明了甲基化状态作为分子标记在癌症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015-11-17 课时:44分钟

热点解析: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组研究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栖息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例如肠道和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检测,能够突破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和显微观察等手段对微生物检测的限制,同时研究不可培养或无法观察的未知微生物,统计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与丰度,分析微生物群体基因及功能,探求微生物与环境/宿主之间的关系,发掘和研究新的功能基因。微生物组研究有望改善人类健康、农业、生物能源和环境,也是目前发展最迅猛的研究领域之一。

2016-05-18 课时:36分钟

从实验到分析——深度解析基于二代测序的LncRNA研究及应用

非编码RNA起初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垃圾”,而近年来,多个高水平的杂志以封面形式报道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重要性,由此LncRNAs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已成为各研究领域的一颗新星。 本次讲座主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LncRNA的方案设计及研究思路
②LncRNA的实验及分析流程
③LncRNA的案例解析
④LncRNA+mRNA+miRNA联合分析方案解析
⑤一类特殊的ncRNA——circular RNA

2016-06-02 课时:35分钟

默克密理博SNAP id 2.0-WB 操作解析

SNAP id 2.0加速器可以用于Western Blot和IHC。采用真空抽滤来完成免疫杂交中的封闭-抗体孵育-漂洗的步骤,可以将操作时间从传统的4小时(至过夜)缩短至30分钟以内,极大地提高了操作通量和效率,避免了繁琐的手工处理带来的操作失误。本视频展示了SNAP id 2.0在Western Blot的膜封闭-漂洗-抗体孵育-漂洗的详细操作步骤。采用SNAP id 2.0加速器,实现1天2轮WB!

2017-12-04 课时:4分钟

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思路及SCI文章解析

生物体中许多至关重要的生命进程不仅由蛋白质的相关丰度控制,还会被各种时空特意分布、可逆的翻译后修饰调控,因此揭示翻译后修饰的发生规律是解析蛋白质复杂多样的生物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蛋白质发生翻译后修饰时其分子质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质谱能够精确测定蛋白质或多肽的分子质量。同时,发生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在样本中含量低且动态范围广,所以在质谱检测前需要对发生修饰的蛋白质或肽段进行富集。 本次课程中科新生命王文婕博士就“修饰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路及SCI文章解析”为题展开讨论,向大家介绍修饰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及研究进展,以及在SCI文章中的实验设计思路。

2017-09-15 课时:51分钟

抗体制备关键技术平台和难点解析

质量合格的科研试剂是获得准确稳定实验数据的必要因素之一。抗体作为一种常见的试剂产品,其质量的可靠性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重视。 本次交流会,会和大家回顾目前几种常用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平台,包括传统的杂交瘤融合法和噬菌体展示利用重组表达的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以及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的B细胞克隆技术重组获得抗体的方法。从抗原设计和获得、技术平台选择、抗体筛选方案设计、质量验证等多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得质量合格的抗体。

2018-09-10 课时:50分钟

标书评审流程、评审要点反向解析基金标书的关键点

分享评审流程、从评审者的角度分析国自然基金申请需要注意的点

2019-05-21 课时:45分钟

癌症精准医疗新典型范式探讨——肿瘤标志物组化检测临床应用热点解析

近年来,成功筛选和检测合适的肿瘤标志物不仅提升了抗肿瘤药物研发成功率,还给癌症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检测不同种类的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TMB、MSI、ctDNA等)已有诸多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中,肿瘤标志物免疫组化检测因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成本较低、检测周期短以及可及性高,在精准医疗的临床实践中应用较为成功。

2021-01-11 课时:7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