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正晟: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人体微生态精准监测与健康管理
介绍了微生物组相关内容,人体微生态,人体微生态组研究,人体微生态检测和健康管理:“量身定制”关键生物标记关联分析。提到了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人体微生态检测,检测主要策略。提到了DNA测序“进化史”及一些测序平台等。
胡卓伟:炎症和自噬轴调节肿瘤发生发展
介绍了炎症和自噬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方面的内容,提到了IL-17A上调TRB3表达抑制自噬流,IL-17A抗体优化-亲和力成熟,TRB3通过抑制自噬流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等。
张宏冰:肿瘤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
介绍了肿瘤研究包括了主要有基因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免疫组学研究三大块,提到了家族性肿瘤综合征mTOR信号的调控异常与疾病发生的机制与治疗等
刘玉:花生四烯酸脂代谢在染色体17p缺失肿瘤中的作用
介绍了染色体17p缺失,17p缺失小鼠模型,提到了造血干细胞的分化,p53以外的其他17p13基因对肿瘤的驱动作用等。
陈万涛:肿瘤微环境影响头颈癌发生和进展
介绍了肿瘤微环境相关概念,研究进展及意义,提到POSTN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且与癌转移相关,炎症因子TGF-β3是诱导POSTN表达上调的关键调控分子等。
王红艳:巨噬细胞和CD8+T细胞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介绍了抑癌基因/癌基因与癌症相关肿瘤,抑癌抑炎分子与炎症相关肝癌,提到了相关研究领域,并且给出了一些数据等。
马小京:靶向自分泌CCL5-CCR5轴重编程免疫抑制性骨髓细胞和再生抗肿瘤免疫
介绍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来源,提到MDSC的数量与癌症病人病情负相关,提到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及TNBC中的CCL5等相关内容。
2018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网络研讨会第一期
近年来,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代表,在肿瘤研究和治疗方面有很大的突破。肿瘤的病因复杂,在遗传、表观遗传、细胞、组织等层面具有诸多异常,并且对免疫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会发生免疫逃逸。除免疫治疗外,深度测序技术、新的分子标志物等方法也给肿瘤研究和临床带来了新的曙光。 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分子研究、T细胞及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生物谷特举办2018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网络研讨会,将持续邀请众多嘉宾,分期为您带来最新分享。
2018生物节律与疾病网络研讨会
生物钟学对人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频繁地逆这种生物钟而行。生物钟调控分子、生化、细胞、生理及行为等各种水平的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絮乱会对生物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对人类而言,生物钟的紊乱可导致睡眠障碍、情感性疾病、肿瘤发生率增加、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本论坛围绕生物钟最新研究发现,邀请大咖进行深入交流,揭示生命现象的规律及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