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刘阳【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与冠肺炎的治疗策略】

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突出的临床优势、突出的病毒学科优势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汉大学病毒学系和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建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病毒学和疾病防控事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同时,组织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武汉大学专家和校友在冠病毒研究和疫情战斗中成果和经验,以科学的态度传播科学知识,帮助理解冠肺炎治疗策略,并以此推动全球有关冠病毒和疾病的研究,为最终战胜此次疫情和对未来发传染病的防治作出贡献。武汉大学特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杰出校友和专家举办“武汉大学冠病毒和疾病系列学术讲座”。

2020-08-07 课时:66分钟

周同庆【基于结构的冠病毒疫苗设计】

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突出的临床优势、突出的病毒学科优势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汉大学病毒学系和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建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病毒学和疾病防控事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同时,组织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武汉大学专家和校友在冠病毒研究和疫情战斗中成果和经验,以科学的态度传播科学知识,帮助理解冠肺炎治疗策略,并以此推动全球有关冠病毒和疾病的研究,为最终战胜此次疫情和对未来发传染病的防治作出贡献。武汉大学特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杰出校友和专家举办“武汉大学冠病毒和疾病系列学术讲座”。

2020-08-07 课时:120分钟

程根宏【冠和兴传染病的系统医学研究】

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突出的临床优势、突出的病毒学科优势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汉大学病毒学系和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建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病毒学和疾病防控事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同时,组织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武汉大学专家和校友在冠病毒研究和疫情战斗中成果和经验,以科学的态度传播科学知识,帮助理解冠肺炎治疗策略,并以此推动全球有关冠病毒和疾病的研究,为最终战胜此次疫情和对未来发传染病的防治作出贡献。武汉大学特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杰出校友和专家举办“武汉大学冠病毒和疾病系列学术讲座”。

2020-08-07 课时:90分钟

董晨【冠病毒的免疫保护机制】

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突出的临床优势、突出的病毒学科优势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汉大学病毒学系和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建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病毒学和疾病防控事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同时,组织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武汉大学专家和校友在冠病毒研究和疫情战斗中成果和经验,以科学的态度传播科学知识,帮助理解冠肺炎治疗策略,并以此推动全球有关冠病毒和疾病的研究,为最终战胜此次疫情和对未来发传染病的防治作出贡献。武汉大学特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杰出校友和专家举办“武汉大学冠病毒和疾病系列学术讲座”。

2020-08-07 课时:76分钟

彭志勇【危重症冠病毒肺炎病人的临床特征和治疗体会】

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突出的临床优势、突出的病毒学科优势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汉大学病毒学系和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建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病毒学和疾病防控事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同时,组织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武汉大学专家和校友在冠病毒研究和疫情战斗中成果和经验,以科学的态度传播科学知识,帮助理解冠肺炎治疗策略,并以此推动全球有关冠病毒和疾病的研究,为最终战胜此次疫情和对未来发传染病的防治作出贡献。武汉大学特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杰出校友和专家举办“武汉大学冠病毒和疾病系列学术讲座”。

2020-08-07 课时:71分钟

PTMScan® HS:CST一代修饰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

PTMScan® 技术是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科学家们开发的用于检测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的实验方法。它结合了抗体富集PTM肽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测肽的技术,解决了PTM肽在酶消化后样品中呈现低丰度而无法被检测到的难题。PTMScan® 系列实验工具是针对不同的PTM肽的免疫亲和纯化试剂盒。 本讲座会介绍最产品,包括一代PTMScan® HS(High Sensitivity, High Specificity, High Simplicity 高灵敏度, 高特异性,高度简化)泛素化/小类泛素化试剂盒,也会介绍对研究工具及方法的优化及其应用。 嘉宾简介: 朱奕颖 博士(CST),2014年在美国Brown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牙医学院附属Forsyth研究所质谱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CST) 公司总部。现任CST资深科学家,主要负责蛋白质组学类产品的研发。 已有十几年蛋白质组学研究经验,有丰富的质谱应用类产品及质谱服务开发经验,深谙实验痛点及技术难点,熟悉各类方法的细节及其应用,并为研究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0-08-12 课时:44分钟

一代生物样本库建设

生物样本库是一种集中保存人类各种生物材料,用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应用系统。过去十年是中国生物样本库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医院、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第三方机构作为建设的核心主体,建立了多个具有一定规模、能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样本的资源库。而伴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发展和基因组时代的开启,未来研究的需要对于生物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智能化管理、生物样本库产业化、更多特色生物样本库、更大范围内数据资源集成共享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物谷携手材料科学领域领先品牌康宁,邀请拥有生物样本库建设丰富经验、创技术和深刻见解的专家学者分享讨论当下国内生物样本库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如何更深层次上推动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和高效管理能力。 主要话题: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和质量控制,特色样本库开发,重大疾病临床样本库,大数据、自动化、人工智能及其他技术应用,精准医疗与生物样本库,生物样本库资源库共享机制,法规建设及伦理要求等。 欢迎届时参会讨论,期待会后,可以促成不同研究组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2020-09-11 课时:96分钟

布鲁克-核磁共振在生物样本代谢组学研究中的进展和应用

作为生物样本代谢组学研究的两大利器之一,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高度自动化、标准化和精确定量等方面的突破,促进了代谢组学在慢病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本报告将分享Bruker Biospin最发布的疾病诊断研究(IVDr)方案,包括一键式全自动地完成人体体液样本的核磁数据采集、代谢物定性定量和疾病诊断研究,并将分享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遗传代谢病、精准营养和冠肺炎中的重要应用。 敬请期待。

2020-09-16 课时:55分钟

药物包装的创与发展趋势

药品的质量不仅与药品本身相关,药品所采用的包装材料也会影响药品的有效性、稳定性甚至安全性,因 此药品包装一直也被认为是属于药品的一部分。药包材的生产质量管理、药品与包材的相容性研究、药物 包装生物安全性能检测、密封性研究等都是制药企业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2020 年版《中国药典》已于今年 7 月全发布,定于今年 12 月 30 日起正式实施。增了 16 个通用检测方法,详述药包材阻隔性能、 物理机械性能、生物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测试规范,通过对药包材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来助 力药品质量与疗效提升。如何解读更的监管政策及实现更高标准的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无疑是现下业 界关注的热点。 此外,我国医药产业也已经从满足基本需求阶段向谋求高质量阶段发展,在传统包装之外,市场也在呼吁 一些更能延长药品保质期、性能更加优越、更加环保、更稳定更安全、创型的包装材料。生物谷携手药 品包装领导品牌霍尼韦尔推出药品包装空中讲坛,邀请药品包装领域专家结合时下热点、分享药包材质控检验经验,并且畅谈药品包装的未来之路。 主要话题:药品及包装相容性研究、药包材质量检测、药品包装审批制度、毒理学安全性评估、创医药包装解决方案、药品包装发展趋势等 欢迎届时参会讨论,期待会后,可以促成不同研究组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2020-10-20 课时:116分钟

3D类器官药物筛选技术

药物筛选是药研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活细胞因其与生理内环境、微型化和高通量等特点常被用作筛选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药物筛选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相对于传统细胞培养,类器官因具有更接近生理细胞组成和行为、更稳定的基因组、更适合于生物转染和高通量筛选等优势,作为最佳的药物筛选模型脱颖而出。 此外,3D类器官模型还可以进行临床前药物筛选来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多种肿瘤药物和放疗剂量的筛查等,通过建立每一个病人的化疗和放疗敏感性档案,为肿瘤个性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撑和指导等。但目前基于3D类器官的研究在疾病模型重建、药物筛选、药研发等领域还存在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生物谷携手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品牌Thermo Fisher ,邀请从事3D类器官药物筛选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分享当下类器官药物筛选技术研究的最研究进展,促进类器官在交叉学科间的交流,加快类器官研究的临床转化应用。

2020-12-14 课时:11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