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李苏:化疗药物监测与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

李苏,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副主任兼I药理室主任。并任广东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成员等职位。主要研究方向:抗癌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和抗癌药物的TDM。

化学治疗是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化学类抗癌药物由于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毒性大临床给药要求需用对药物、用对时间、用对剂量。治疗药物监测或目标浓度干预的治疗策是通过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根据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生理学模型(PK-PD)或群体药代动力学数据调整后续的给药剂量,此方式已经应用于5-FU、紫杉醇、MTX、泰素帝等临床治疗。但TCI在肿瘤个体化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阻碍包括:

 缺乏浓度(AUC)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的数据
 未建立最大耐受剂量(MTD)与浓度的关系
 联合给药影响疗效和毒性的评估
 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 最佳时间点的选择
 取样点和检测时间的不一致
测定大剂量氨甲喋呤给药后MTX浓度不仅可以调整解毒剂的剂量,也能通过计算AUC调整后续MTX剂量,从而减少复发的风险。5-FU不仅可通过测定其代谢酶DPD酶基因多态性进行初始剂量的制定,也能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调整后续给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增加患者依从性;同时通过测定其靶酶TS酶的SNP筛选适合5-FU的患者。紫杉醇通过测定给药后30h的血药浓度,通过高于0.05μM的时间调整给药剂量,从而降低骨髓毒性而不改变疗效。

2015-09-21 课时:31分钟

丁健: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抗肿瘤药

从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开始,提到了NIH-研究计划,精准医疗实施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肿瘤基因组计划(TCGA)。精准医疗的目标。肿瘤高度异质性特征决定了精准医疗的重要性,乳腺癌分子型及个性化治疗策略。胃癌分子分型及治疗策略。结肠癌、胰腺癌分子分型及潜在治疗策略。精准医疗的核心是个性化药物等。提到了自己研究研发策略以及其他的一些肿瘤研究相关方面的内容

2017-06-21 课时:47分钟

生物标志物检测将如何推进抗肿瘤药物研发

正当今抗肿瘤药物研发正经历着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向分子靶向药物以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转变的重大变革。越来越多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成功上市,见证了生物标志物已成为当今国际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的信号分子和通路被确证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靶点。 虽然现有多项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丰富了人们对生物标志物的认识,获取了大量数据和经验,解决了很多生物学或医学问题,但在现有技术的检测极限之下,仍有很多困难。这是一段成功与失败相伴的曲折历程,如何开发和利用更为灵敏且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满足基础医学或转化医学的研究需要,推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工作,是当前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2018-05-14 课时:3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