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8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第一期

流控芯片 , 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是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领域。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两个重要的应用方向是临床诊断和仿生模型。其中,单细胞分析和单细胞层面上的基因测序技术是流控芯片研究在体外诊断领域的下一轮出口。在此方面,本次会议将由大连化物所的林炳承老师为大家分享研究进展和方法思路。而仿生模型上,将邀请东南大学的国家优青赵远锦教授为大家分享流控与器官芯片研究的国际前沿技术以及实验团队在这个领域的设计理念和进展。另外,针对研究者自行构建3D支架或者流控系统门槛较高的问题,我们也邀请了美谷分子仪器介绍一些新的商业化的类器官研究耗材及其应用特点,方便大家开展相关研究。 本次流控技术前沿网络研讨会,希望可以协助研究者、企业、学子们在这一领域增进学习,彼此交流,共同进步。

2018-10-26 课时:116分钟

肿瘤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环境与肿瘤免疫

近年来,针对肿瘤领域方向的研究进展层出不穷。肿瘤的病因复杂,在遗传、表观遗传、细胞、组织等层面具有诸多异常,研究上,不管是核酸还是蛋白,观还是宏观,均有研究范围广博,研究方向深入之气象。那么,在针对某个肿瘤细分研究领域,除本方向的学习交流外,对其他方向做一些了解,有时也会帮助跳出思维定式,开拓视野。本系列会议,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将邀请当前每个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基于其自身研究进行分享,希望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路启发,促进合作。

2019-03-25 课时:84分钟

CST肿瘤环境主题系列讲座第一讲:缺氧代谢与血管生成

肿瘤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即肿瘤细胞产生和生活的内环境,其中不仅包括了肿瘤细胞本身,还有与肿瘤细胞有密切联系的成纤维细胞、免疫和炎性细胞、胶质细胞等各种细胞,同时也包括附近区域内的细胞间质、血管以及浸润在其中的生物分子。肿瘤环境长期以来都是肿瘤研究当中一个关键和核心的方向,对于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肿瘤的诊断、防治和预后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讲将重点介绍肿瘤环境当中缺氧代谢与血管生成相关的调节分子和信号通路,并为各位听众提供在上述领域的主要评价指标作为参考。大家可以访问CST官方网站肿瘤环境主题页面http://learn.cst-c.com.cn/tme,下载相关讲座PPT及高清信号通路图,全面了解肿瘤环境研究相关知识和CST研究工具。

2019-04-04 课时:69分钟

CST肿瘤环境主题系列讲座 第二讲:肿瘤免疫环境

肿瘤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即肿瘤细胞产生和生活的内环境,其中不仅包括了肿瘤细胞本身,还有与肿瘤细胞有密切联系的成纤维细胞、免疫和炎性细胞、胶质细胞等各种细胞,同时也包括附近区域内的细胞间质、血管以及浸润在其中的生物分子。肿瘤环境长期以来都是肿瘤研究当中一个关键和核心的方向,对于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肿瘤的诊断、防治和预后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讲将重点介绍肿瘤免疫环境相关的主要参与细胞、调节分子和信号通路,并为各位听众提供在上述领域的主要评价指标和新的研究方法作为参考。大家可以访问CST官方网站肿瘤环境主题页面http://learn.cst-c.com.cn/tme,下载相关讲座PPT及高清信号通路图,全面了解肿瘤环境研究相关知识和CST研究工具。

2019-04-28 课时:68分钟

Oxoid生物培养基原料产品及使用技巧

提到Oxoid生物培养基,只知道胰(酪)蛋白胨和酵母(粉)提取物?那你该来听课了!作为教科书级的培养基,Oxoid针对不同需求的各式生物都有很好的产品方案。有了好产品,当然要用得好才行,但是培养基使用中的那些坑,你了解吗?这里还有一些生物培养基使用技巧的分享。

2019-10-10 课时:30分钟

宏基因组测序(mNGS):病原生物检测新风口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 不依赖于传统的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快速、客观的检测临床样本中的多种病原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随着mNGS 技术平台的完善和临床研究的增多,mNGS在临床上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梁博士会着重讲解基于DA8600平台的宏基因组测序解决方案以及成功案例分享。

2019-10-25 课时:32分钟

多重病原生物检测方案 -- 毛细管电泳基因分析仪

基于毛细管电泳基因分析平台的检测系统,是实现多重病原生物检测的高效手段之一。该检测方案使用多重荧光片段分析技术,对于多种病原生物的基因片段同时进行分离和检测。可实现一次取样、一个样本、一次实验检测多种复合感染病原生物。 同时,利用Sanger 测序金标准技术平台可对病毒序列进行测序,确认病毒序列,实现一个检测系统,双重确认。 点击了解:更多产品信息和应用 点击了解:新冠病毒CE完整解决方案 拓展阅读:新冠疫情病毒检测 — 多重病原检测不容忽视

2020-03-17 课时:45分钟

Hi-c技术在生物中的应用

Hi-C是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Hi-C)技术的简称,是由美国Job Dekker研究团队于2009年开发,最初用于捕获全基因组范围内所有的染色质内和染色质之间的空间互作信息,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现已应用于基因表达的空间调控机制研究、构建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构建单体型图谱等方向。在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组学研究已全面进入3D时代。

2020-06-11 课时:49分钟

活体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生命科学研究的进步离不开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虽然生物成像领域的各种显成像技术和共聚焦技术在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对于细胞在动物体上如何实现运动、增殖或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显活体成像技术应用而生。该技术能够实现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体外研究转移到动物体内研究,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尤其是可以直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并且其凭借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势,现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学、药物研究、细胞标记、基因表达与基因功能的研究、细胞凋亡等研究领域。 鉴于显活体成像技术多方面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谷携手全球显镜与科学仪器的知名品牌徕卡共同举办本次讲坛,希望通过本次讲坛能够充分与从事显活体成像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达成多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显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

2020-11-19 课时:102分钟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技术前沿与生物学应用

超高分辨率荧光显成像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此前光学显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200纳米,被称为阿贝衍射极限,而通常病毒和亚细胞结构的尺寸只有几十到200多纳米。超高分辨显技术的诞生突破了这个极限,使得显成像分辨率进入振奋人心的纳米级别时代,对于精细结构的研究得到了强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商业化比较常见的超高分辨荧光显技术主要包括受激发射耗损显术(STED)、随机光学重构显术(STORM)、光激活定位显术(PALM)、结构化照明显术(SIM)等,基于这些技术开发的显产品在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病毒学、植物学、病理学、遗传学、医学等领域都得到了逐步应用。 生物谷联合全球显科技与分析科学仪器领导品牌徕卡显系统,推出超高分辨率荧光显成像空中讲坛,关注成像领域前沿技术进展的同时,也将聚焦此技术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以此推动超高分辨成像技术的广泛、高效使用,以及技术的持续更新发展。

2020-12-07 课时:8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