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周彩存:肿瘤异质性与EGFR TKI耐药性

介绍了NSCLC分类的一些依据,靶向治疗的依据等,EGFR TKI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以及怎么样提高疗效。提出了一些肿瘤异质性与EGFR TKI耐药性的相关问题。

2017-08-25 课时:45分钟

生物标志物高通量多重检测平台,灵敏度优于ELISA

Milliplex 生物标志物高通量筛选液相悬浮芯片,多重生物标志物检测在疾病研究和转化医学发展中越来越获得重视,而Milliplex多因子检测平台为多重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了快速、准确、高效的方法。 生命科学前沿研究需要的是系统性的数据组合以阐明蛋白在生物反应通路上的关系。以xMAP专利技术为核心的多重检测技术,以荧光微珠为载体,比传统方法学更节省时间、更少工作量并且更低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 只需低至25ul样本以及一个包括了所有试剂的试剂盒 • 订制试剂盒,满足客户自主挑选Biomarker并选择微珠混合形式(预混或非预混)的需求 • 独家提供质控品 • 严格验证确保检测指标的自由组合不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标准品严格质控保证批间稳定性

2018-01-23 课时:3分钟

默克密理博Scepter手持式细胞计数器客户访谈

Scepter手持式细胞计数器设计精巧,计数精准,仅需14s即可获得直观的细胞数量/直径/体积等数据。视频中,来自国内著名研究院所的Scepter的实际使用者,根据日常使用亲身体验,阐述了Scepter在计数精确性、操作方便性、评估细胞健康状态的便捷性等方面,给细胞生物学相关应用带来的绝佳体验。对Scepter手持式细胞计数器感兴趣?请拨打400-889-1988-2分机预约样机展示或操作体验。

2018-02-23 课时:20分钟

使用RNAscope原位杂交检测神经系统中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该视频由美国Advanced Cell Diagnostics公司的应用科学家讲解如何将RNAscope®技术应用于神经生物学研究。确切地对中枢神经系统某个区域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原位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分泌型蛋白的脑内定位(例如神经营养因子),没有优质的组化抗体(如G蛋白偶联蛋白),蛋白含量较低且位于细胞核内不利于与抗体结合(例如转录因子),都是进行抗体实验的难题。然而,RNAscope®能够达到单个转录本、单个细胞水平的分辨率,同时检测多个靶标,具备稳定的多基因表达分析能力,并能够同时标记神经系统内不同细胞群,实现不同细胞型的可视化。本视频介绍了使用RNAscope对小鼠脑纹状体的FFPE组织样本检测GPCRs表达。 详细信息请访问ACD官网www.acdbio.com。更多中文资料请关注中国官方微信号(ACD_China)咨询。

2018-01-26 课时:7分钟

许俊泉:CelSee-新一代CTC平台助力临床与科研

介绍了一些肿瘤治疗相关方面的数据,演讲内容主要包括ClSee-新一代CTC平台。CTC项目合作方案。产品发展展望。博奥晶典介绍。

2017-08-30 课时:33分钟

陈凌懿: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中Erk信号通路的作用

介绍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rk信号通路研究背景,Erk信号通路机制,发现了有别于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的结果,那就是Erk信号在小鼠ESC的端粒长度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自我更新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2017-09-07 课时:30分钟

黄志伟:CRISPR-Cpf1识别CRISPR RNA (crRNA)以及Cpf1剪切pre-crRNA成熟的分子机制

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讲解了CRISPR-Cpf1识别CRISPR RNA (crRNA)以及Cpf1剪切pre-crRNA成熟的分子机制。发现Cpf1并不是之前人们推测的二聚体状态,而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单体,位于该结构中间是一个带有正电荷的凹槽

2017-09-15 课时:27分钟

Agilent V1高通量前处理技术助力NGS文库构建

伴随着生物及分析实验的成熟,建立了众多成熟复杂的实验平台,无论是化合物筛选、二代测序文库构建、微量蛋白筛选纯化、液相质谱样品前处理,复杂的移液操作和海量的样品都使得实验人员力不从心,自动化的普及除了能摆脱重复劳动,解放双手,更能高质量高通量的完成这些实验,提高重新性。安捷伦自动化解决方案,不仅有高精度高可靠性易维护的硬件基础,更有简单易学的软件操作,无需编程基础即可轻松上手。

2017-09-14 课时:40分钟

质谱代谢组学技术:精准医学的赋能者—Beyond biomarker, towards mechanism

众所周知,多组学(Multi-Omics)技术是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抓手之一,不同组学研究能为揭示疾病标志物与致病机制提供不同分子层次上的有益视角。有容乃大,众行则远,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性与研究需求,灵活调配各种组学技术,兼容并用,已然成为精准医学实践中自觉自发的一种研究模式,引人关注,蔚为大观。作为生物信息流传递的下游与遗传-暴露因素复杂互作级联效应的读取器,生物体液中富蕴的代谢组信息与生物表型之间存在着天然上的最大似然,代谢组学技术在既往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呈现出的价值人所共知。正如学界倡议的那样直截了当,Metabolomics Enables Precision Medicine!此次,让我们一起回顾代谢组学与转化医学守望相助、风云激荡的过往,纵观技术的悄然进步如何成就精准医学更好的现下与将来。主要分享的内容有: •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代谢组学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 盘马弯弓,引而待发:质谱代谢组学的技术体系与研究流程 • 西北望,射天狼:最新技术进展之从非靶向到靶向、从谱库到云端的全面出击 • 结语:了却客户烦心事

2017-09-18 课时:99分钟

李斌:FOXP3+ Treg与肿瘤免疫

演讲中李斌教授指出FOXP3是Treg细胞的重要调节蛋白,对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极为关键。FOXP3+Treg的免疫抑制活性受到组织微环境的调节,在外周血和组织中的活性和功能有差异。

2017-09-27 课时: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