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和正确打开方式
脂质组学是对生物体中的脂质进行系统分析鉴定的一门新兴学科。脂质是生物有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和能量来源,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在调控信号通路、炎症反应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讲座将从研究背景、应用、技术方法、实验结果等多个方面对脂质组学进行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脂质组学近期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分享; (2) 研究脂质组学的生物学意义及功能; (3) 基于LC-MS/MS的高通量脂质组学分析介绍。
APT多组学联合分析强势来袭—转录蛋白联合搞事情
中心法则告诉我们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但是基因表达仅仅是从转录组到蛋白质组的单向流动吗?两者表达量是一一对应的吗?为什么两者联合分析的文章竟然火箭式的增长?为什么辣么多的研究方向都用到这个联合分析? 想知道这些答案,欢迎大家准时收听本次中科新生命的在线讲座。
获得高品质重组蛋白的实验方案以及经典案例分析
重组蛋白是应用重组DNA技术获得的蛋白,除了在基础科学研究,包括:蛋白结构分析、蛋白功能研究、细胞培养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大分子药物(蛋白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成为制药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重组蛋白在大分子药物研发中也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因此,要获得高纯度、活性接近天然蛋白的重组蛋白尤为重要。 这次的交流会,会针对目前常见的几种表达系统在研发重组蛋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包括:表达系统选择、载体、表达片段、培养条件、纯化等多方面方法的改进,以获得高质量重组蛋白样品。
10多分的多组学联合应用文章如何炼成?
蛋白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医学和农林研究的各个领域,如何从海量的数据里去伪存真,找到组学之间的关联,仍然是一个研究的难点。下期讲座(6.12号)真真儿地干货等你来抢~绝对不仅仅是大众熟悉的KEGG通路分析、更有总结高分文章中您还不知道的联合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帮助大家挖掘关联分析的宝藏!
组学技术临床转化应用 --精准医疗之生物标志物筛选策略
临床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无疑是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临床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构建各种功能组学与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技术平台,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本期讲座将从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研究策略、实验设计、文章发表等方面系统解析生物标志物开发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思路。不仅仅是一场学术报告,更是一次理论与转化相结合的总结和参考。
打通表型与调控机制的代谢通路 —— 翻译后修饰组 + 代谢组联合分析
(1) “多”组学联合分析(TransOmics)逐渐成为近几年文献发表和国自然申请的新风向标 —— 新技术、新思路、新突破; (2) 从翻译后修饰角度出发进行代谢研究,叫做表型验证;从代谢角度出发进行翻译后修饰研究,叫做机制研究; (3) 如何打通“表型”和“机制”之间高效的沟通桥梁?如何从高通量组学产生的大数据中挖掘最有效的信息? (4) 本期报告将为您一一解答,并向您介绍修饰组学与代谢组学之间是如何进行相关性分析的。
重组蛋白不同规模生产线介绍
义翘神州拥有超过十年的重组蛋白生产研发经验和领先的制备工艺,已成功表达超过7000种蛋白,每年新增蛋白种类在1000种以上,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重组蛋白库。义翘神州建立了五大蛋白表达系统,即原核蛋白表达系统、酵母蛋白表达系统、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蛋白表达系统、HEK293/CHO细胞瞬时表达系统、HEK293/CHO稳定细胞株表达系统,以及多条GMP生产线。并拥有几十套精准检测设备,以及严格的QC质检体系。义翘神州还提供从基因合成、载体构建到蛋白表达及纯化的一站式重组蛋白表达服务。
免疫组化IHC实验操作详解
义翘神州IHC研究人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了在免疫组化操作中的最佳条件。在本视频中,研究人员通过详细的讲解与操作,从石蜡“修块”开始,介绍了漂片、除蜡、修复、染色、复染等IHC过程,可以让初学者加深对IHC实验操作的整体认识,更得心应手地进行实验操作。
膜蛋白和线粒体蛋白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膜蛋白即生物膜所含蛋白,主要参与信号识别和传递、物质运输、细胞粘附和酶促反应等。大约有30%的基因编码膜蛋白质,其中50%是目前已知的药物靶点。通过对膜蛋白质进行分离、质谱鉴定和定量,对进一步阐释生命机理、寻找疾病标志物、筛选药物靶点及毒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除参与能量代谢外,还与多种生理、病理活动密切相关,如退行性疾病、衰老、癌症等。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线粒体蛋白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为线粒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标志物和药物作用靶点。
中科新生命:生命表型体现者,从“代谢到脂质到修饰”组学专场报告
报告一:代谢组学入门—从检测分析到数据挖掘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biomarker筛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是病理/药理机制研究的突破口,同时也可以对转录组或蛋白组学的结果做进一步的验证和挖掘,因此在近几年研究中日益突显出其重要的价值。由于小分子代谢物在理化性质、生物变化等方面的特殊性,代谢组的检测分析方法与数据挖掘均与其他组学有较大的差异。 报告二:脂质组学--新兴崛起的研究领域,高分研究的“捷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糖脂代谢的稳态与功能调控机制”被列为生命科学优先发展领域。2010年,脂质组被《Cell》杂志预测为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的一大新兴崛起的研究领域。从目前发表的文章来看,单个脂质组学就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等顶级期刊上,是当之无愧的高分“捷径”。 报告三:修饰组学--解析代谢改变背后的调控机制 从文章发表角度,单个代谢组已经很难满足高水平杂志的要求;从研究意义的角度,我们进一步关心代谢变化背后的分子调控机制是什么。多篇CNS等顶级期刊中已经报道,乙酰化、磷酸化等修饰是代谢调节的关键机制.因此,修饰当仁不让的成为代谢机制研究的最重要方向,而“代谢组”+“修饰组”更将是打通表型与机制与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