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汪晓来:观察实践中的开放平台、云端互动与健康管理生链构建

来自《健康管理》杂志社的汪晓来社长做了题为《观察实践中的开放平台、云端互动与健康管理生链构建》的报告,报告指出:健康服务事业发展需要社会化信息化的支撑。对于医学模式的再认识问题,就是云端互动与健康管理生链的构建问题。

2014-12-04 课时:37分钟

大脑的即兴状

音乐家和研究人员查尔斯·林普Charles Limb想探索大脑在即兴表达音乐时是怎样工作的, 因此他把爵士乐手和说唱歌手放到核磁共振机器上做试验找答案, 他和他团队的发现对我们理解各种创造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2015-01-16 课时:7分钟

马克·罗斯可控的假死状

马克·罗斯研究假死状:这是一种暂停生命过程,然后再重启的艺术。听起来非常玄,但这并不是科幻小说。通过谨慎使用某种毒气,可以利用假死状帮助创伤以及心脏病患者延长生命,以获取治疗机会。

2015-01-20 课时:7分钟

干细胞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的研究

输注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的机理和疗效。方法(1)动物实验:2004年1月~2004年6月采用液氮冷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建立方法,双后肢股骨头均制作缺血模型,右侧为移植组,左侧为对照组。抽取骨髓,将所获单个核细胞经右股动脉注入;同法将生理盐水注入左侧股动脉内。(2)临床研究:2004年7月~2011年6月265例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患者接受自体BMSC和PBSC治疗,按国际分期标准(ARCO)分期,设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疗效观察。

BMSC组107例和PBSC组158例在DSA下行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干细胞输注,第3、6、12、24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做疗效评价,6个月复查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情况。每间隔6个月复查影象学变化。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①2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②DSA动脉造影结果:移植后4周移植组兔右后肢股骨头区供血动脉较对照组股动脉明显增多。③病理结果:移植后12周右侧股骨头软骨、板层骨及骨小梁明显修复,左侧股骨头坏死无改善。(2)临床研究结果:①265例患者随访6~64个月(平均38.2个月),髋关节疼痛缓解226例(85.1%),关节功能改善164例(62.0%),196例(73.9%)行走间距延长。②影像学检查:干细胞治疗后6个月58例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检查,显示供血动脉较移植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 12~24个月121例患者XP、CT、CRI检查结果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无进展或改善。③BMSC组和PBSC组疗效对照结果无显著差异,但PBSC组患者依从性好于BMSC组。结论 干细胞改善ANFH缺血状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治疗后1~21天为细胞因子分泌期,可使髋关节疼痛得到暂时缓解;第二阶段是治疗后3~6个月为血管新生期,在缺血的股骨头区形成新生血管网络,使临床症状得到持续改善。第三阶段是治疗后12~24个月为骨新生期,股骨头发生组织学变化,使病情进一步好转或痊愈,配对t检验干细胞移植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总分对照,髋关节功能改善有极显著意义(p﹤0.01)。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治疗ANFH的适应症为国际分期Ⅰ~Ⅲ期初患者,如股骨头明显塌陷、变形效果不佳,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影响干细胞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1)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2)干细胞移植的时间和路径;(3)患者自身影响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因素(目前尚未明确)。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干细胞治疗的最佳时机、干细胞在缺血组织内的旁分泌作用和增殖分化潜能、新生血管再狭窄预防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经动脉干细胞输注治疗ANFH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缺血病变的股骨头无再次损伤, 患者依从性好,在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15-01-26 课时:26分钟

我们共享的状意识

哲学家约翰·赛尔讨论了如何研究人类意识,系统地反驳了一些反对正式研究意识的常见异议。随着我们对引起意识的脑部过程有了进一步了解,接受意识作为一种生物学现象就是重要的第一步。约翰认为:意识并不是庞大的计算机模拟过程。

2015-01-30 课时:7分钟

苏览:男女对待伴侣出轨心各有不同

面对枕边之人出轨,男女度有什么不同?

生物谷网站日前更新的一篇文章指出:当男女在面临异性出轨时,相比女性而言,男性更容易表现出对性背叛的不安,而异性恋女性却更容易表现出对情感不忠的不安。除此之外,个体对性不忠和情感不忠的反应更容易被环境和个体自身的因素所影响,比如年龄、收入等因素。本文研究只是为揭示男女在情感不忠和性不忠上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1月27日,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公司举行了国家863及“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西达苯胺上市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报道说,西达苯胺是一款中国抗癌原创新药,也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新药。据微芯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鲁先平介绍,西达本胺的新机制专门针对转移复发和免疫逃逸,将会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目前乳腺癌和肺癌研究都已进入三期临床。针对这项重磅新药的面世,媒体纷纷争相报道,并称赞其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历史性突破”。不过也有些业内人士对文中“西达苯胺获准全球上市”等说法并不看好。

对于西达苯胺未来市场拓展前景如何,还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5-02-02 课时:5分钟

韩天富:世界大豆产业技术发展动

韩天富,大豆育种专家。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及秘书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常设委员会委员等职。

长期从事大豆适应性改良的原理、技术研究和品种选育工作,在大豆光温反应、品种选育、分子育种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共主编、参编著作11部,主笔编写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发表论文90多篇;先后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佳青年”(1999年)、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2004)、“先进农业科研人员”(2005)、和“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07年)等荣誉称号。

2015-04-16 课时:41分钟

杜弈奇:肠道微生与消化道疾病-44分钟完整版

第1段:肠道微生和益生菌概念在临床上的解读
从临床上看,肠道微生与哪些消化道疾病有关,肠道微生的概念,以及有关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简单介绍。

第2段: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上的研究
炎症性肠病(IBD)易复发,免疫抑制剂效果差。本短片介绍了,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上的研究。

第3段:益生菌在IBS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上的研究
本短片讨论了IBS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使用婴儿双歧杆菌35624、植物乳酸杆菌299v(DSM 9843)的治疗效果,以及益生菌疗效不确定性的研究。

第4段:益生菌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治疗上的研究
益生菌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治疗上的研究、以及粪便微生移植(FMT)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的研究介绍。

第5段:益生菌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治疗上的研究
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上,益生菌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副作用,以及益生菌种类和数量对HP治疗效果的影响,

第6段:益生菌在肝脏疾病和胰腺疾病治疗上的研究
益生菌在肝脏疾病和胰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使用益生菌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7段:观众提问

2016-01-21 课时:45分钟

杜弈奇:肠道微生和益生菌概念在临床上的解读-第1段

从临床上看,肠道微生与哪些消化道疾病有关,肠道微生的概念,以及有关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简单介绍。

2016-01-21 课时:9分钟

从静到动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探究细胞内的精细结构和功能

从静到动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探究细胞内的精细结构和功能

2016-06-22 课时:6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