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JC:科学家首次揭示一个体检常见指标和癌症风险的关系

  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癌症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据估计2020年有1930万人患癌,癌症大魔王离每个人都不遥远[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感染相关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非感染相关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2],而慢性轻度炎症可能就是生活方式与癌症发生的中间环节,不过这当中还有一些争议。因此,明确慢性炎症对

2022-03-03

血浆外泌体中的非编码RNA CircLPAR1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预测指标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世界估计有超过190万例新的结直肠癌病例和93.5万人死亡。虽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粪便检查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但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仍具有挑战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

2022-02-24

ACS Nano:科学家开发直接靶向皮下白色脂肪的光热疗法,不仅能有效防胖,还可以改善多种代谢指标

目前用于减重的药物机制普遍是间接的,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欲,或作用于胃肠道以抑制脂肪吸收,效果不算理想,还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直指“罪恶源泉”,定向爆破万恶的白色脂肪呢?近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ACS Nano发表论文,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光热水凝胶,可以直接注射至皮下作用于白色脂肪,能够有效减少小鼠皮下和内脏脂肪40%-

2022-01-23

CCR:华西医院找到了一个预测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好指标

  局部NSCLC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但遗憾的是,大量患者会在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目前,基于临床病理参数的NSCLC预后分析指标,如TNM分期、气道扩散和病理亚型等,在预测复发和指导辅助治疗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为了有效识别具有高复发风险和/或有可能从辅助治疗中受益的患者,迫切需要开发新的预测方法。近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22-01-07

基于机器学习开发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衰老评估指标

 近日,德睿智药团队与浙江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在《Frontiers in Medicine》(影响因子5.1)联合发表论文。该研究使用机器学习(ML)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中国中老年人群的生物年龄测量方法,并证明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年龄与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间存在密切联系,同时发现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年龄相较于以往方法具有优势。德睿智药团队负责该研究的建模

2021-11-26

安进口服抗炎药Otezla 3期临床获得成功:显著改善多个疗效评价指标!

与安慰剂相比,Otezla在在主要终点和全部次要终点方面均显著改善。

2021-12-03

Redox Biology:蓝莓花色苷通过激活AMPK可以降血糖和降血脂

蓝莓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花青素,含有高水平的马尔维丁,这与抗氧化有益,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2021-08-31

New Phytologist:发现冠层占空体积是作物光能利用效率新指标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新广研究组在New Phytologist上,在线发表了研究成果Canopy occupation volume as an indicator of canopy photosynthetic capacity。该研究发现了描述冠层效率的新特征,即冠层占空体积(Canopy Occupation Volume,CO

2021-08-08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种预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血液检测指标

  神经退行性疾病也称为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轴索变性或损伤是其主要特征,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神经损伤。在既往的研究中,脑脊液中的淀粉样蛋白-β(Aβ42)、总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协助诊断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机体为了应对神经轴索变性或损

2021-06-16

刘民教授团队发表我国首个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日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团队关于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基于应急管理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该指标体系为我国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我国疫情防控始终面临着“外防输入”的压力。

202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