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nn Bot:穇异源四倍体物种杂交起源研究获进展

禾本科1/5物种起源于杂交事件,重建低拷贝核基因系统发育关系为解释物种杂交起源提供了证据。穇属(Eleusine Gaertn.) 隶属于禾本科虎尾草族核心群Chloris group,约10种,分布在热带东非、印度—马来西亚和热带南美洲,是典型的适应辐射类群。该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可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

2011-10-24

Naturwissenschaften:蒋志刚等揭示原羚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与地理距离密切相关

理解物种地理分布格局是生物地理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核心之一。由于在空间生态学中必须考虑研究所涉及的尺度,从而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是一个极为重要且经常发生的主题。

2012-11-18

古脊椎所等研究发现伤齿龙一新

1988年中国与加拿大联合考察时发现的保存部分后肢的标本IVPP V 10597,最初被描述为蒙古蜥鸟龙(Saurornithoides mongoliensis)的幼年个体,但存在一些疑问。近年来,有关伤齿龙科(Troodontidae)的研究,尤其是有关伤齿龙类分类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2-11-19

:栎叶性状演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获进展

研究植物性状对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演化的历史还可为研究植物演化的机制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化石作为过去生命的直接证据,是研究植物演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把钥匙。

2013-07-05

Cell Host & Micro:发现沙眼衣原体或可引发DNA损伤促进癌症发生

2013年6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引发细菌性性传播疾病主要的人类病原菌,大约70%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女性都没有任何症状,沙眼衣原体可以在机体中建立慢性感染,长达数月或者数年,其可以损伤女性的生殖器官,标准的抗菌疗法对于并不能完全消灭这种病原菌,而且沙眼衣原体趋向于出现耐药模式,从而引发更为漫长的慢性感染。

2013-06-23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芋毒素可以用于癌症疼痛治疗

近日,德国波恩大学和耶拿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确定了芋螺毒素的混合成分构成。研究人员发现名为µ-PIIIA的不同折叠类型的多肽毒素虽然作用相似,但它们之间也有存在很大区别。该项研究发现对于开发新型止痛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芋螺毒素有望应用在癌症患者止痛治疗领域。目前,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2012年《应用化学杂志》上刊登。

2012-11-18

Phytotaxa:辰山植物园修订中国三种卫矛植物性状特征

近日,Phytotaxa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分类研究组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Revision of three species of Euonymus (Celastraceae) from China(中国三种卫矛属植物的修订)。该文是科研人员野外长期考察取得的世界卫矛属植物分类学与系统学修订的阶段性成果。

2013-06-24

J Zool Syst Evol Res:裂腹鱼鱼类在云贵高原的演化过程

裂腹鱼属为特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类鲤科鱼类。所谓“裂腹鱼”因其腹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它们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而出现的,裂腹鱼的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

2013-01-09

JCM:下水道系统或是镰刀菌真菌重要感染源

近日,J Clin Microbiol杂志上刊登的一项关于浴室排水漕镰刀菌属真菌传播的研究"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diverse human pathogenic types of the fungus Fusarium detected in plumbing drains"显示,下水道系统可能是镰刀菌属真菌感染人类的重要来源。

2012-11-18

北科生物干细胞两项技术通过AABB认证 中国大陆首家

泰州2012年3月20日电-- 3月20日,中国首家 AABB 认证干细胞库颁证仪式在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举行,AABB 协会总裁 Karen L Shoos 为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颁证,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及多位国内外干细胞领域专家学者见证了这一划时代的时刻。

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