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港中大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抗体可经母体胎盘至胎儿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16日公布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后康复的孕妇会将抗体由母体胎盘传给胎儿。胎儿脐带血中的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与孕妇分娩时体内的血清水平密切相关。中大医学院团队与香港8间公立医院妇产科合作研究,并招募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确诊新冠肺炎的孕妇个案,并分析当中20位于1月31日或之前已

2021-04-18

两篇Cell论文揭示强效人类中和抗体有望抵抗东部马脑炎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攻击

2020年12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虽然COVID-19抢占了头条新闻,但是科学家们在对抗其他危险病毒的斗争中正稳步取得进展。其中包括东部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EEEV)、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 HeV)和尼帕病毒(Nipah virus, NiV)。东部马脑炎病毒是北

2020-12-12

揭示蛋白LDLRAD3是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入侵宿主神经元的受体

2020年11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VEEV)是一种蚊子传播的病毒,因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造成快速传播的致命的疫情爆发而广为人所知。随着气候的变化,这种病毒很可能扩大它的传播范围,威胁到包括美国在内的更多美洲国家。在缺乏有效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

2020-11-21

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手”?

 近日有研究认为,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这项研究引发了学界一些争议和讨论。对于广大受众来说,我们能从科学研究中得到什么启发?这项研究对于防控病毒有何启示?首先科普两个概念——病毒中间宿主和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可以说是病毒从自然宿主传播到人类过程中的“二传手”;自然宿主可以理解为病毒“源头”。一个著名案例就是果子狸被认为是严重急性呼吸

2020-02-12

PLoS Pathog:研究揭示西尼罗河病毒引发大脑炎症的机制

近日,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西尼罗河病毒(WNV)抑制自噬以诱导受感染细胞中蛋白质的聚集,从而引发细胞死亡和脑部炎症(脑炎)的发生。他们还发现一种药物可以诱导自噬去除蛋白质聚集体,从而防止细胞死亡。

2020-01-25

研究揭示钠钾ATP酶抑制剂抗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作用机理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抗微生物制剂与化学治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肖庚富、王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Screening of Natural Extracts for Inhibitors against Japanese Encephal

2019-12-28

我国科学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揭示一种新的病毒

 蜱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全球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病原传播媒介,其叮咬可使人感染莱姆病、森林脑炎等多种疾病,严重时可致死。监测不明发热病例,鉴定与其相关的未知病毒等蜱传病原体,是控制新发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环节。2019年5月30日,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支持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刘全教授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周继勇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9-06-27

水稻条纹病毒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植物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大多数需要借助昆虫介体。此前对植物病毒的研究更多关注植物病毒在植物中的侵染与复制,而对其在介体昆虫中的生活过程缺乏了解,因此缺乏对植物病毒完整生活史的认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导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播RSV的昆虫主要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的方式在水稻

2018-03-08

脑炎病毒或能利用神经元的运输系统来诱发疾病

2017年9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致死性的蜱传播病毒能够利用宿主神经元的运输系统来移动其RNA,最终引发病毒的局部繁殖以及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虫媒病毒是全球公众卫生的

2017-09-04

科学家发现中国“虫病”病毒的“阿喀琉斯之踵”

 布尼亚病毒是成员组成最多的古老的RNA病毒群之一,包括至少350个成员。其中有一些布尼亚病毒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威胁。然而,人类对于这类病毒知之甚少,其受体、侵入机制、病毒表面糖蛋白互作方式等问题至今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高峰首次解析了两种布尼亚病毒囊膜蛋白Gn的结构以及其中一种重要病原新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