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研究人员完成淡水超微真核全基因组测序

超微型浮游藻类(粒径≤3μm)简称“超微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微食物环中有重要作用。它们具有更高的CO2固定效率,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量可高达90%,且其潜在的混合营养代谢功能对浮游细菌的种群具有调控作用。Mychonastes homosphaera是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湖泊(巢湖、鄱阳湖)常见的优势超微真核藻,其对富营养

2020-08-12

研究揭示拟南芥DOF转录因子CDF4加快叶片衰老和器脱落的新机制

 6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EMBO Report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蔡伟明研究组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CDF4 promotes leaf senescence and floral organ abscission by regulating abscisic acid and reactive

2020-06-05

研究揭示OsPID调控水稻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每株穗数、千粒重等影响。其中每穗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密切相关,因此颖花的发生和发育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在拟南芥中,PINOID (PID)可以通过调控生长素外流载体PIN家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来调节生长素的分布(Friml et al., 2004; Lee and Cho, 2006)。AtPI

2020-02-13

攀枝苏铁微生物相研究取得进展

植物微生物相被称为植物的第二或者扩展基因组,能给宿主提供丰富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性,对植物适应不良环境具有重要贡献。苏铁类植物是现存最为古老的种子植物,保留了一些适应干旱、土壤贫瘠等不良环境的特性,如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主要生长在金沙江的干热河谷。有研究认为,苏铁类植物进化保守性与其珊瑚根中有大量蓝细菌共生

2019-12-12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异养培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

2019-10-26

溶解性有机磷促进铜绿微囊砷累积与转化研究获进展

砷作为A类致癌物在湖泊水体中主要以砷酸盐(As(V))形态存在,其与正磷酸盐相似的化学性质,使其在生物体内的迁移受环境中磷酸盐的调控。磷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限制性因子之一,主要以无机态的正磷酸盐和聚磷酸酯、磷脂、核酸、磷蛋白和磷酸糖类等有机磷形态存在。近年来通过政府管控,水体外源性磷供给减少,由于内源性磷含量较高且较难清除与控制,使得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凸显。有机磷作为内源性的主要磷组成,亦可被微藻

2019-07-14

海洋优势固氮类群束毛对海洋酸化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项目团队在海洋优势固氮类群束毛藻对海洋酸化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专项中厦门大学史大林教授团队分析了束毛藻对海洋酸化响应的细胞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束毛藻“资源最优化分配”细胞模型(图1)。该模型模拟束毛藻胞内铁和能量如何在无机碳吸收、光合作用、固氮作用、生命维持、

2019-06-06

研究发现衣中去甲基化酶CMD1催化以维生素C为底物的5mC去甲基化修饰机制

 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通过共价键结合的方式获得一个甲基基团的化学修饰过程,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DNA修饰方式。DNA甲基化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是表观遗传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转座因子抑制、衰老和癌症发生等密切相关,因此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Cp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上第5位碳原

2019-05-09

抗癌药物百齐放 双抗和单抗占得一筹

对于近期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19年年会,想必大家很是关切。在海报会议期间,Celldex Therapeutics就公布了该公司CDX-527双特异性抗体以及靶向TAM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有希望的临床前数据。CDX-527双特异性抗体CDX-527双特异性抗体参与了免疫系统的两大途径,PD-1抑制和CD27共刺激。CDX-527包括一个新型有效的PD-L1抗体,以抑制PD-1检查点通路

2019-04-05

假根羽重要光合膜蛋白超级复合物结构获解析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研究员沈建仁带领的团队同济南大学、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假根羽藻一个重要的光合膜蛋白超级复合物——光系统I捕光复合物I(PSI-LHCI)的3.49?分辨率结构。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对光合生物进化过程中光系统结构变化趋势的理解,为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机理、指导设计作物与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相关成果日前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