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The Lancet:奈韦拉平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经母乳传播

(图片来源:medpage today) 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的Hoosen Coovadia等近日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表论文称,抗HIV药物奈韦拉平(维乐命)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经母乳喂养的母婴传播,最晚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给药仍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研究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奈韦拉平作为一种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显着降低母乳喂养婴儿感染HIV的风险。

2012-11-19

综述防治艾滋病的科技力量

30年前,艾滋病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因为对其一无所知而感到无助和恐慌,但科学研究使得我们在今天拥有了不少能够与艾滋病抗争的武器,比如在科技较为发达的欧洲,针对艾滋病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首先,在与艾滋病斗争的一线,英国科研人员不仅确认了当前使用最广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效果,还发现了可以增强其效果的方法。

2011-12-01

新加坡发现危害性超强艾滋病病毒新变种

新加坡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艾滋病病毒变种。它是由当地原来常见的两种病毒毒株以基因重组的方式结合生成,其危害性也可能比现有的一般毒株强。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研究人员说,他们对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提取的109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血样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5人感染了这种新型的艾滋病病毒。陈笃生医院是新加坡目前唯一收治艾滋病患者的公立医院。

2012-02-06

PLoS ONE:刘俊等发现中国某流行艾滋病病毒源自新疆

静脉吸毒是导致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艾滋病病原体HIV-1的地域性传播已被证明与毒品的转运有关。先前研究显示两个主要在中国流行的HIV-1流行重组型CRF07_BC和CRF08_BC分别于1993年和1990年左右起源自云南。经由不同的毒品转运途径,CRF07_BC在1993年左右由云南向西北传播到新疆,向东北传播到辽宁。

2012-11-18

PNAS:追踪导致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毒株

一项研究提出,一个人的生殖道内占主流的HIV-1毒株可能不是在性伙伴身上建立感染的毒株。 此前的研究发现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们的生殖道内有一批病毒毒株,但是在异性性传播过程中的导致感染的毒株—这是全世界感染的主要模式—常常仍然没有得到确定。 Eric Hunter及其同事获得了卢旺达和赞比亚的8个异性恋伴侣的阴道拭纸、精液和血样,当时新近被感染的伙伴被诊断出了艾滋病病毒阳性。

2012-11-18

NIH为针对海洛因成瘾和艾滋病感染的疫苗提供500万美元

2012年7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联邦政府宣布为美国军事医学研究院一项正在研究中的疫苗提供500万美元的奖金。这一疫苗用于防止海洛因成瘾,同时又可以降低艾滋病的感染几率。 坐落于Silver Spring市的Walter Reed陆军研究所宣称上周四收到了这一奖项,这项奖金由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提供,这一研究所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部分。

201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