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报道Tom20和Tom22的胞结构域作为线粒体TOM复合体受体的结构基础

隋森芳团队首先获得了人源线粒体TOM核心复合体(仅包含Tom40、Tom22、Tom5、Tom6、Tom7)的结构,分辨率高达2.53 Å,是目前该复合体的最高分辨率。

2022-06-27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现影响LSC功能和特性的染色质三维调控景观

三维基因组为基因的时空表达调控奠定了结构基础,与组织发育、细胞命运转变、癌症等密切相关。

2022-05-05

Science:施一公团队解析出非洲爪蟾核孔复合体的细胞结构

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 NPC)位于核膜(NE)上,介导细胞核-细胞质货物运输。

2022-06-20

Nat Cell Biol:抑制染色质调节酶EZH2有望治疗侵袭性癌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EZH2的染色质调节酶在癌症产生过程中的新作用。他们随后开发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使用这种酶的强效小分子抑制剂。

2022-03-07

我国科学家描绘拟南芥芽再生染色质状态动态图谱

 未来作物设计发展迅速,但植物再生效率低逐渐成为该项技术的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植物芽的再生过程经历了转录水平的大规模重塑,然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如何在染色质水平依次调控外植体(离体植物组织)体细胞的命运转变仍不清楚。近日,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上的一项题为“Dynamic chromatin state profili

2022-02-21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揭示油菜杂交种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特征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涂金星教授和杨庆勇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以“Comparison of dynamic 3D chromatin architecture uncovers heterosis for leaf size in Brassica napus”为题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研究首次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视角下探究甘

2022-02-03

上海交大科研人员首次提出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和染色质结构失调有关

强迫症(OCD)在世界范围终身患病率可高达3%,其病因复杂且病理不清,影响因素可包含环境和基因。现阶段强迫症发病机理研究难点之一就是:两者间是通过什么途径相关联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证明超罕见但可能具有高外显率的突变,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林关宁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振

2022-01-23

Cell:科学家绘制人类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图谱

   在人类细胞中,总长约2米的基因组DNA通过与组蛋白缠绕形成核小体,并经过螺旋折叠等方式盘绕形成染色体进而团聚于直径10微米的细胞核中。在细胞内的DNA需要进行转录等活动的时候,DNA才会从组蛋白中释放出来,裸露出需要与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点从而便于转录,染色质的这种特性叫做染色质可及性,暴露的区域被称为“开放染色质”。作为转录

2021-12-10

Science Advances:揭示基因组“无用”序列稳定染色质三维结构及细胞稳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非编码R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座子等。作为在基因组中占比约98%的非编码区域,仍有大量是功能未知的,这些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垃圾”的区域,已被逐渐证实存在重要功能。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其他细胞生命活动,然而,除了研究较多的增强子-启动子成环所形成的三

2021-11-19

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水蛭透明酸酶结构与切割模式研究成果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康振教授团队在水蛭透明质酸酶结构与切割模式机制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Structure and cleavage pattern of a hyaluronate 3-glycanohydrolase in the glycoside hydrolase 79 family”正式发表于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