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首次发现一些癌细为了存活竟可寄生于邻近细胞的内部,并可从中完整地退出

2021年5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两名分子生物学家Okay Saydam和Nurten Saydam发现肿瘤中的一些细胞以其他细胞为食,帮助它们生存并可能转移。他们表示,当一种称为Ku的DNA修复蛋白复合物在癌细胞中失效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种蛋白复合物缺乏会杀死这些细胞,除非它们入侵邻近的肿瘤细胞并获取细胞

2021-05-19

研究发现非营养增甜剂莱鲍迪甙A延长线虫寿命

 近年来,非营养增甜剂被广泛添加于日常产品中,旨在不影响风味和口感的条件下,减少食物和药物中的总能量而减少人们对热量的摄取。目前研究发现莱鲍迪甙A具有改变人类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缓解小鼠肝纤维化和缓解小鼠非酒精脂肪肝肝炎的作用。然而莱鲍迪甙A是否具有更多体内生理功能还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税光厚研究组使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

2021-04-01

没有眼睛的线虫通过辨别颜色来指导觅食

2021年3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线虫没有眼睛,也没有看东西所需的吸收光线的分子。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可以以某种方式感知颜色:它们利用这种能力来评估吞食分泌蓝色毒素的潜在危险细菌的风险。他们确定了两个有助于这种光谱敏感性的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在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有机体中都是保守的。相关研究结

2021-03-12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大豆与大豆胞囊线虫互作的表观遗传研究取得进展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引起大豆减产的病害之一,研究大豆-线虫互作机制对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培育抗胞囊线虫病的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DNA甲基化(DNA methlation)是一种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研究表明,胞

2020-10-01

研究揭示非模式哺乳动物与其寄生蛔虫协同演化的基因组学机制

协同演化(Coevolution)指两个或多个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相互影响彼此的演化,按种间关系可分为互利的协同演化和拮抗的协同演化。宿主和寄生虫的协同演化就是典型的拮抗协同演化。已有的关于协同演化遗传机制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候选基因水平,缺乏基因组水平的研究。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一些和人类及家养动物健康相关的寄生虫基因组被解析。然而,目前多数研究着眼于

2020-10-01

线虫趋化性研究取得进展

在植物寄生线虫与植物早期互作过程中,线虫能够感应植物或者根际微生物释放的化学信号而寻找寄主,而根际土壤pH和无机盐对线虫的聚集性和对植物的趋化性影响鲜有报道。土壤环境因子对线虫的趋避作用机制研究不仅能为线虫寻找寄主提供理论依据,还有助于制定新的防治策略。近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研究员王从丽团队利用模拟土壤三维透明Plur

2020-09-06

研究发现代谢物PI(3,4,5)P3前体延缓线虫和小鼠衰老

 9月8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研究员韩敬东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The precursor of PI(3,4,5)P3 alleviates aging by activating daf-18(Pten) and independent of

2020-09-11

Science:存在100年的性寄生谜团终破解!牺牲免疫功能来换取雌雄永久连体

2020年8月1日讯/生物谷BIOON/---深海琵琶鱼(anglerfish,也称为安康鱼)采用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繁殖策略。矮小的雄鱼与体型较大的雌鱼永久结合,融合它们的组织,建立共同的血液循环。这样一来,雄鱼就完全依赖于雌鱼的营养供应,就像母亲子宫里的发育中的胎儿或移植病人体内的供体器官一样。在琵琶鱼中,这种不寻常的现象被称为性寄生(sexual para

2020-08-01

研究阐明秀丽隐杆线虫产生稳健而灵活运动的神经环路机制和算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温泉教授研究组在eLife上在线发表题为Flexible motor sequence generation during stereotyped escape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揭示出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在逃逸行为

2020-06-19

Trends Eco Evo:研究揭示寄生虫如何适应气候?

全球变暖事件的数量和严重性正在增加,威胁着全球许多生态系统的安全。随着全球温度的持续上升,也使得寄生虫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更为严重,患病率和传播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

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