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印刷微生物可视化检测芯片方面取得进展

研究发现,将毛细力诱导的咖啡环效应引入微生物检测,可在基底上对目标病原体进行预富集,提高检测效率。除了捕获细菌,纳米光子结构还具有强的光场局域能力,可显著增强细菌的散射光信号

2023-02-06

Nature子刊:周子健/陈小元/郭伟圣团队实现T细胞免疫活性的在体可视化调控

虽然免疫治疗策略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免疫治疗在临床肿瘤患者中的综合响应率仍然较低(不足30%)。

2022-12-23

Nat Genet:科学家利用空间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成功对人类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进行了可视化研究

来自达纳-法伯/波士顿儿童癌症和血液病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空间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对不同年龄组和不同部位的癌细胞的结构进行了可视化研究。

2022-12-19

《科学·进展》:我们首次有了大脑神经炎症可视化的成像技术!

基于以上愿景,如何实现对脑内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进行持续监测,并以此提供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了热门话题。

2022-09-29

转换发光探针实现对化疗药物的可视化监测

研究人员利用基于上转换发光的纳米传感器开发出一种便携式传感平台,可在实时/现场条件下对美司那进行可视化定量监测。

2022-06-06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李坚主任医师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视化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李坚主任医师团队在临床外科手术领域的权威期刊之一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上刊登了最新的关于肠癌肝转移术中荧光显影导航手术的临床研究成果(ChiCTR2000039635),论文题目为“Efficacy of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guide

2022-03-12

研究人员揭示共生总基因组可视为宿主和肠道微生物适应性进化的实体单元

过去我们认为动植物的自身遗传物质及其所处周边环境决定着物种的性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共生的微生物对宿主表型也有至关重要影响。事实上,宿主遗传和肠道微生物两者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它们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互作关系。“共生总基因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和范式来理解生物体:即所有动植物都是由宿主和相关微生物构成的“共生总体”(holobion

2022-01-22

Cell Rep:科学家开发出前所未有的工具来可视化分析研究DNA的修复过程

在机器学习应用于高通量显微镜等技术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就能设法详细观察这种DNA修复机器,并能识别出一种新的修复蛋白,相关研究结果以题为“Assessing kinetics and recruitment of DNA repair factors using high content screens”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或有望未来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癌症疗法。

2021-12-31

Cell:新技术成功可视化观察组织样本中的所有基因表达

2021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构成人类基因组的3万个左右的基因含有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指令。然而,我们的每个细胞在其日常功能中只表达这些基因的一部分。例如,心脏细胞和肝脏细胞之间的区别是由哪些基因的表达决定的---基因的正确表达可能意味着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区别。在此之前,由于传统成像技术一次只能对少数几个基因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对潜在疾病基因的研究

2021-06-30

Nat Commun:利用AIOD-CRISPR超灵敏地可视化检测新冠病毒

2020年9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今年3月,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开始开发一种新的低成本的基于CRISPR的诊断方法,用于检测包括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内的传染病。如今,这种方法向成为快速检测传染病的尖端诊断技术又迈进了一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在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C

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