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开发出插拔式比率生物荧光传感器,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样品中的蛋白和抗体

2021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检测SARS-CoV-2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和抗SARS-CoV-2抗体的家庭测试套件使用起来快速简单,但缺乏实验室测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和乌特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出一种新型传感器,它将目前基于实验室测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与目前家庭测试的速度和低成本相结合。这种新型传感器使用一

2021-08-09

Small:开发出配位响应型可降解生物材料

  部分化疗药物(阿霉素、紫杉醇和奥沙利铂等)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解除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提高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化疗药物在递送过程中仍面临释放过程不够可控和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性弱等挑战。因此,构建一种智能药物递送载体实现化疗药物的可控

2021-07-02

Nature:新型含纤维零食培育出健康的肠道微生物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零食(snack food)原型的成分,这种零食原型经过精心设计,可以以与健康相关的方式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1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valuating microbiome-directed fibr

2021-07-13

阿斯利康中国联姻博安生物,提升本土抗肿瘤生物药博优诺®及性

 2021年5月26日,阿斯利康中国宣布获得绿叶制药集团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的抗肿瘤生物药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地区21个省市及自治区县域市场的独家推广权。

2021-05-26

研究发现社会交往的相关性调节两生物运动知觉

作为社会动物,人类需要对面向方向有更好的知觉加工能力。例如,即使在没有面部信息的情况下,只从生物体的运动中,我们也能判断出这个人面向哪边,哪怕这些动作仅仅是由一些运动点来表现的(Bertenthal & Pinto,1994)。然而,当面向方向的信息是两可的时候,比如将下图的光点人面向或背向人们呈现,那么不管正面反面,得到的刺激是一样的。这种模糊的刺

2021-05-23

研究发现单独介导硫化镉纳米颗粒形成的深海微生物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Threonine dehydratase enhances bacterial cadmium resistance via driving cysteine desulfuration and biomineralization of cadmium sulfide nan

2021-05-17

我国科学家发现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和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科研团队成功获得一个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菌群,并从这个菌群筛查出能明显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多个酶,这一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危险材料》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超岷带领的科研团队,自2016年开始从青岛近海采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样本。经过大量筛选,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在塑料表面具有很明显定殖和

2021-04-27

Nat Commun: 广泛培养微生物组揭示移植肺脏临床稳定与菌群生态平衡的联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下呼吸道微生物群会影响肺部健康。然而,微生物群落组成与肺动态平衡之间的联系仍然难以捉摸。对此,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Laurent P. Nicod团队结合了扩增子测序和细菌培养技术,表征了来自64个肺移植受体的234个支气管肺泡灌洗样品中的活细菌群落纵向特征,并建立起与病毒载量,宿主基因表达,肺功能和移植健康的联系。相关结

2021-04-13

研究通过计算机蛋白质设计实现温和条件下微塑料的生物降解

塑料工业在给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导致大量废旧塑料垃圾的产生。由于其固有的硬度、强度、耐用性及稳定性需求,废弃塑料制品无法自动降解,长期暴露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填埋和焚烧,这种“生产-废弃-处理”的单向过程不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无法从源头解决“白色污染”问题。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授Richard C.Th

2021-01-24

生物降解稀土无机纳米生物医学探针研究获进展

 稀土无机纳米发光材料作为新一代发光纳米生物医学探针,因其发光性能优异、化学性质稳定及自发荧光干扰小等优点,已在各种危重疾病如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已报道的稀土无机纳米生物医学探针都可生物降解,易在生物体内聚集,无法以代谢的方式排出体外,这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临床应用和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