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骨骼生长的“微观”机制

2018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环境纳米化学实验室的Young-Shin Jun教授等人在液相环境中的固态形成过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虽然我们目前并不清除骨骼以及牙齿中矿物质的晶核形成过程,但研究者们已经了解骨骼中的矿物质形成于胶原蛋白内部。如今,作者等人致力于研究胶原蛋白的纤维化结构如何踧踖磷酸钙的沉积以及骨骼的形成与维持。(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2018-04-10

科学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加速癌症研究?

2018年4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研究人员对人类机体中2万个基因进行测序得出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必须进行破译,近日来自蒙特利尔大学免疫学和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开始进行这项工作来推动癌症领域的研究,研究人员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来帮助分析人类基因机体测序得出的大量数据。图片来源:Min Yu,USC Norri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研究者S

2018-04-15

Cell: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未经过荧光标记的细胞

小编推荐会议:2018年(第九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2018年4月15日/生物谷BIOON/---经过荧光标记的细胞的显微照片无疑是漂亮的,但它们需要侵入性的有时是破坏性的或致命性的实验程序才能让它们发出荧光。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为了避免这种干扰,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谷歌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计算机程序,它能够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并鉴定出亚细胞结构等特征---所有这一切都不需要我们的眼睛进

2018-04-15

美国批准一种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设备

2018年4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FDA周三批准了第一款使用人工智能来探测糖尿病造成的眼部损伤的设备,这将使常规的医生在不需要解析任何数据或图像的情况下就能诊断病情。这一名为IDx-DR的设备能诊断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在超过3000万美国糖尿病人中导致视觉损失的最常见原因。FDA表示,该设备的软件使用一种人工智能算法来分析使用名为Topcon NW400的视网膜相机所拍摄

2018-04-12

首款使用人工智能的医疗设备获FDA批准 筛查糖尿病相关眼病

 就在刚刚,美国FDA批准了首款使用人工智能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医疗设备IDx-DR上市。IDx-DR是首个获得市场营销授权可以提供筛查决策,而无需临床医生对图像或结果进行解读的医疗设备,这使得通常不参与眼科治疗的医生也能使用该设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当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即眼睛后部的光敏组织损伤时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患者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导致处于工作年龄阶段的成

2018-04-12

Sci Rep:科学家或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评估人类的生物年龄

2018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表示,从可穿戴设备上获得的体力活动数据或能用来产生指示机体老化和虚弱的数字生物标志物,这一突破性的论证或许揭示了新兴市场的潜力,即将传感器同人工智能技术(AI)相结合来持续监测人群的健康风险,并向医疗保健提供者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或

2018-04-09

安进靶向药物Xgeva获欧盟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防骨骼相关事件(SRE)

2018年04月04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生物技术巨头安进(Amgen)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扩大单抗药物Xgeva(denosumab)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预防骨骼相关事件(SRE)的适应症,纳入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美国,FDA于今年1月5日批准了Xgeva的一项补充生物制品许可(sBLA),扩大该药用于实体瘤骨转移患者预防SRE的适应症,纳入MM患者。此次批准

2018-04-04

PNAS:恶化癌细胞调节骨骼分化的机制

2018年3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前列腺癌是世界上男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而且患者群体有75%的几率会出现癌细胞恶化以及全身性扩散的现象。恶性前列腺癌往往会向骨骼迁移,从而会破坏骨质结构、引发严重的疼痛、产生病理性骨折以及脊髓压缩等。因此,对该过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开发针对性的新型疗法。在最近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日本的研究者们发现一类新的RNA分子对于

2018-03-27

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上线

3月28日,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优智AI上线发布会在中日友好医院举行。“从研究测试来看,优智AI系统不仅在识别准确度的数据上领先国际水平,更由于专门针对黄色人种、采用皮肤镜数据20余万张进行训练,因此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如是道。中日友好医院姚树坤副院长、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教授、北京大学人

2018-03-30

食物和饮料中的人工甜味剂或许会让我们变得肥胖!

2018年3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全球大约有40%的人群被列为肥胖人群,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糖或许是诱发肥胖的罪魁祸首,如今人们正在转向摄入一些含有低热量甜味剂的食品,因为这能够让他们享受他们喜欢的甜味,同时还不用担心体重增加的风险;然而,最近一项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实际上能够增加个体肥胖的风险。肥胖的流行实际上人们饮食中脂肪和糖类的增加所

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