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科院心理所揭示“痛点”的神经指标

 被开水烫一下,有人疼痛难忍,有人毫无知觉;接受手术后,有人麻醉苏醒便能酣然入睡,有人使用大量止痛药却依旧生无可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痛点”——疼痛敏感性不同。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胡理研究组率先采用跨物种研究方法,探索出了能刻画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神经指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上。研究人员首先招募了96名健康青年男女。这些志愿者经受了不同

2019-01-21

Cell:中科院高光侠课题组揭示新型抗病毒因子抑制HIV-1程序性-1核糖体移码机制

2019年2月4日/生物谷BIOON/---病毒的基因组大小通常相对较小。为了增加基因组的信息内容,许多病毒采用一种称为程序性核糖体移码(programmed ribosomal frameshifting)的翻译记录机制。翻译中的核糖体在-1PRF信号处停下来。虽然大多数核糖体沿着初始的阅读框移动,但是一小部分核糖体在向后移动一个核苷酸后沿着一个新的阅读框移动,从而产生两个羧基末端存在差异的蛋白

2019-02-04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棘腹蛙X染色体重排

 性染色体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的重组抑制引起性染色体的分化,其后Y或W将积累性别相关基因,同时丢失与性别发育无关的基因,导致异配的Y或W染色体走向退化,并最终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反之,同配性别的X或Z染色体则因为重组而保持原来的形态。在自然种群中,X或Z染色体的形态改变十分罕见。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曾晓茂研究员团组成员夏云和原秀云博士,发现棘腹蛙中,X染色体发生了易位重排,呈现出明显的形

2018-12-10

中科院专家:干细胞疗法将为传统医疗无法攻克的疾病提供治疗的新方向!

近日,在第二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解剖学家苏国辉表示,在疾病的治疗中,一些传统方法可能没办法攻克疾病的防线,但是未来干细胞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治疗的新方向,打击肿瘤等疾病。苏国辉院士发展至今,干细胞技术在疾病治疗的中潜力已经受到的诸多国内外专家院士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认可。近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Thomas C. Sudhof教授就表示, “我们可以把疾病进行控制,干细胞

2018-11-20

Nature:中科院潘巍峻课题组揭示一类巨噬细胞引导造血干细胞归巢机制

2018年11月21日/生物谷BIOON/---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一直被认为是所有血细胞的祖先。在我们出生后,这些多能性干细胞产生了我们的所有血细胞谱系:淋巴系细胞(lymphoid cell)、髓系细胞(myeloid)和红系细胞(erythroid cell),从而在一生当中维持着我们的生命。在人类中,造血干细胞在人胚胎2周时可出现于卵黄囊,妊娠

2018-11-21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揭示真核生物tRNA加工成熟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转运RNA,亦称转移RNA、传送RNA。是指具有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核糖核酸。大多数tRNA由七十几至九十几个核苷酸折叠形成的三叶草形短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30000,沉降常数约为4S。旧称联接RNA、可溶性RNA等。主要作用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在mRNA指导下合成蛋白质,即以mRNA为模板,将其中具有密码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翻译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顺序。tRN

2018-10-08

生物谷专访-中科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叶明亮研究员

 编者按: 蛋白质修饰通常是增加一定的官能团到蛋白质中,修饰结果对调控蛋白质活性状态、折叠、稳定性、空间构象和配体结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有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糖基化和甲基化等, 它们使蛋白质的结构更为复杂多样, 遗传调控更为精确精细,功能更为完善,作用更为专一。此外,治疗用蛋白质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的优化、药效的提高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化学修饰来实

2018-10-09

Circulation:中科院周斌课题组发现成体心脏干细胞并不存在

2018年10月2日/生物谷BIOON/---心脏干细胞研究有着动荡的历史。揭示成年啮齿类动物心脏中存在再生性祖细胞(regenerative progenitor)的研究已成为许多临床试验的基础,但是一些实验已对这些细胞产生新组织的能力产生怀疑。一些科学家如今认为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的最新研究的结果是“不可否认的证据”,足以驳斥常驻的干细胞(resident stem cell

2018-10-02

NATURE重大突破:世界首例长寿基因编辑猴模型在中科院诞生

衰老是机体生理功能随时间逐渐退化的过程,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最大风险因素。衰老进程由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共同调控,因此理解衰老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基础是延缓衰老和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前提。早在1999年,人们就发现Sir2基因具有延长酿酒酵母寿命的作用,因此被称为"长寿基因"。在啮齿类动物中,Sir2的同源基因SIRT6也被认为参与了衰老及寿命的调控:过量表达S

2018-08-23

中科院专家谈疫苗的“前世今生”

  “从消灭天花开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疫苗的广泛接种为预防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献”。中科院特聘研究员金侠强调,“近期曝光的‘疫苗事件’将疫苗变成公众热议的话题,科学家有责任帮助大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疫苗问题做出客观评判,消除恐慌。”8月4日,曾主持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STS)疫苗平台建设等研究项目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课题组长金侠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

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