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让氯胺酮抗抑郁效果更持久的方法
通过抑制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可以上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从而增强氯胺酮诱导的CA3-CA1突触增强,将急性氯胺酮治疗的抗抑郁效果延长2个月。
2025-05-11
Theranostics:肿瘤细胞借胞外囊泡传递Twist1至大脑,诱导神经元异常与癌症相关性抑郁
研究发现肿瘤来源的胞外囊泡携带Twist1,经血液到达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抑制PPAR-δ致神经元树突萎缩,引发抑郁样行为,揭示癌症相关性抑郁新机制并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2025-09-22
Microbiol:李敏/胡霁/骆艳丽等合作揭示鼻腔菌群稳态失衡通过“鼻-脑”轴促进抑郁发生的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上呼吸道菌群稳态失衡、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丰度增加并通过新型羟基类固醇脱氢酶降解宿主鼻腔环境中的睾酮和雌二醇,导致大脑多巴胺和5-HT浓度降低,经“鼻-脑”轴调控抑郁发生的新机制。
2025-09-27
Theranostics:UBE2K通过靶向HNRNPU调控亲本基因UBE2K加重抑郁症
本研究提供了circ-UBE2K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减轻抑郁样行为的新证据,提示circ-UBE2K可能作为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2024-09-24
《神经元》:复旦科学家发现自闭症新机制!左旋多巴或可让特定自闭症患者亚群获益
Scn2a缺失使得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放电能力下降,多巴胺释放减少,导致多种自闭症样行为出现,使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在小鼠中显著改善了社交和焦虑方面的非运动类行为障碍。
2025-07-13
JAMA Neurol:美国痴呆症地图——哪些地区风险最高?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研究,揭示了美国不同地区痴呆症发病率的显著差异,相关研究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地理分布数据,还强调了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背后因素的紧迫性。
2025-06-16
梅林团队发现了大脑“逃避开关”的秘密,还为焦虑及抑郁等疾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脑前额叶皮层中有一类特殊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调控“逃避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一作用依赖ErbB4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2025-09-14
Psychiatry:湘雅二医院黄兢/崔夕龙团队揭示iTBS可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这项研究证实,加速iTBS是一种疗程短、起效快、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新策略。
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