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挽救驱动蛋白的致病突变

结果显示,突变体线虫表现出行为不协调。进而,研究对这一突变体线虫进行遗传筛选,最终分离出20种突变可以纠正KIF1A(R11Q)突变引起的线虫行为学缺陷。

2024-02-01

西番莲黄酮类和萜类合成途径及关键基因挖掘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热科院海口站西番莲育种团队筛选出参与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候选基因,解析了西番莲中三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为进一步挖掘西番莲关键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023-03-22

BJP:黄酮类化合物GL-V9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候选药物

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损伤的创面修复反应,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过度沉积。持续性肝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导致门脉高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然而,肝纤维化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

2022-12-27

科研人员解析双功能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一个双功能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可正向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为大豆异黄酮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新植

2022-12-06

GUT MICROBES:饮食异黄酮改变肠道微生物区系和脂多糖生物合成以减轻炎症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约有280万人患病,比2013年的患病率高出30%。MS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多因素的,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

2022-10-18

Neurology:摄入富含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或能明显降低帕金森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更多类黄酮化合物的帕金森疾病患者要比不摄入类黄酮化合物的患者而言拥有更低的死亡风险,这些类黄酮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诸如浆果、可可和红酒等色彩丰富的食物中。

2022-01-29

研究揭示大熊猫对竹子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及其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在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生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PSM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显着的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以及心血管保护等功能。目前,对食源性黄酮类天然复合成分的整体代谢规律及其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黄酮类

2021-10-01

从越南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双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触发脂质介质缓解炎症

慢性炎症是由于过度的促炎信号和未能消除炎症反应所致。脂质介质协调炎症的启动和消退。

2021-08-27

Hypertension:机体肠道微生物组或能部分解释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对机体血压所产生的有益效应

来自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诸如浆果、苹果、梨和葡萄酒等富含黄酮类的食物似乎对机体血压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关联或许部分能通过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征来解释。

2021-08-27

Circulation:吃豆腐和含有较多异黄酮的食物与心脏病风险适度下降有关

2020年4月6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观察性研究,吃豆腐和含有较多异黄酮的食物与心脏病风险适度下降有关,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和绝经后未服用激素的女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soflavone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US M

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