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病毒(HAV)仍然是很神秘的,它是物理上是非常稳定的。受体结合的部位以及病毒如何可以被破坏以释放基因组,都还是未知的。1月10日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揭示出哪些因素导致人体形成抵抗HIV的广泛中和抗体,因而为开发HIV疫苗开辟新的途径。
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学实验室的Michel Nussenzweig团队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发表两篇Nature论文和两篇Science论文,揭示HIV广泛中和抗体3BNC117的强效作用。
开发HIV疫苗的一种方法依赖于可以抵御不同循环HIV的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nAbs),这种抗体分离自感染HIV的个体机体中,但其却是高度进化且不寻常的抗体;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
血液中循环流动的抗体能够进入大部分组织对病原体进行清除。而“免疫豁免“的组织与器官,比如大脑与外周神经系统,则会通过血-脑屏障以及血-神经屏障阻止抗体的进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抗体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这
免疫系统会妨碍HIV疫苗发挥作用,使其无法诱导产生对抗HIV感染的抗体,最近来自美国杜克人类疫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或可帮助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新方式。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我国科学家描述了有史以来首个在一类强效地抵抗HIV的免疫分子中发现的未成熟的或者说“青少年”抗体。
吉利德与Theraclone科学达成合作,获得HIV广谱中和抗体(bNAbs)的独家权利,该公司专有的I-STAR技术能够快速发现罕见、新颖的特异性病毒中和抗体。
4月3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和生命学院王新泉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联合发表题为“Potent Neutralization of MERS-CoV by Human Neutra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通过针对SARS康复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一研究结果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著名生物医学杂志《PLOSON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