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轮融资刷新纪录!蛰伏20年,产品全面介入器械龙头加速国产替代浪潮
来源:医药魔方 2021-12-01 10:32
“我们投资的苏黎世FFR压力导丝系统在与跨国大公司对标竞争中,优势已经不单单在某个方面,而是可以全面的超越对手。中国医疗器械,已经达到国际大公司的水准了。”威高介入董事长孙丰伟接受医药魔方Invest专访时自信地说到。
熬过盲目模仿的蛮荒期,中国医疗器械当下正迎来创新产品的井喷。
但对比药品,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浪潮才刚刚开启,介入器械尤其如此,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跨国企业把持。
集采的落地,正加速国产替代,资本已经提前预见到其中的机会。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介入器械领域发生的投融资事件达41起,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18亿元,包含5个IPO事件,涉及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外周血介入、肺部介入等多个领域。
2021年10月28日,威高介入宣布完成十数亿元A轮融资,更刷新中国介入器械A轮融资金额纪录。此轮融资由信金资本等机构领投,建银国际、海富长江成长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等8家优秀的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尽管威高集团已经成功孵化了两家上市公司,但此前鲜少与一级市场资本接触,威高介入此轮融资是威高集团旗下子公司首次完成面向市场化投资机构的股权融资。
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过去总觉得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事情,作为产业人,我们的核心工作是建立完善、丰富的产品线,满足临床需求,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威高介入总经理孙丰伟说到,“到现在,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终于追赶上国际水平,在产品档次、性能、质量上,大大缩短了和国际大厂的差距。在冲刺头部公司、吸引人才、实现国际化过程中,确实需要资本助力。”
先人一步的创新“捕手”
尽管威高介入2021年与外部资本“触电”时才逐步进入公众视野,但孙丰伟带领介入团队在威高集团内部已经默默创业了20年,并建立起了本土公司中最全的血管介入产品管线,有15款产品已经上市,19款产品正在研发,18款产品处于储备研发阶段。
威高介入能够搭建起如此丰富的产品管线,一方面得益于将产品落到实处、精益求精的工程师精神,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威高介入先人一步的创新全球视野。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特别艰难。当时我们得知一位天津的脑科专家想做国产的弹簧圈,但他只有一些临床的经验和想法,真正合格的产品都还没有做出来,更不要说整体的产品工艺流程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将产品重新做了一次研发,使得产品最终成型。”威高介入孙丰伟回忆说到。
“幸运的是,我们有非常负责的工程师团队和优质的医生资源。3年多时间,试用了上万个圈,不断从医生那里接受修改建议,到2012年下半年,我们终于得到医生对产品使用层面的确认,到2014年底,我们产品已经相对成熟,成为了国内销量第一的产品。”威高介入孙丰伟补充说到。
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不仅在自研团队上积蓄了能力,威高更“先人一步”关注到海外创新趋势。
从2008年开始,孙丰伟每年都会带领介入团队两、三次前往美国和欧洲,参与创新医疗器械的专业展会,做足功课以备交流和学习医疗器械的前沿创新。
也因此,威高比同类型公司提前多年参与到了创新医疗器械的海外并购。
“威高在2015年和2019年先后投资和并购了两家美国的初创医疗器械公司,一方面看重他们的产品,另一方面也认可他们的创始人团队。当时还很少有中国器械公司进行海外收购,对于每家想要收购的海外公司,我们都多次飞去美国考察,进行大量的沟通,最终达成收购。”威高介入孙丰伟说到,“那个时候我们还认为收购公司的估值有点高,但到今天同类型公司在中国的估值已经是原来的数倍,这证明了我们提早布局海外创新医疗器械并购的决定是正确的。”
立足中国,走向国际
并购只是威高介入加速创新的第一步,在通过并购获得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后,威高介入不断优化改造,将创新基因充分融合到自身的体系中。
“2015年,我们收购了深圳金瑞凯利,并取得药物支架系统产品,这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本土自研产品,但在销量放大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威高介入自研团队主动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责任,我们研发副总裁从威海前往深圳,驻地3年多改进产品,最终帮助这个产品在并购后4年实现销量10倍的增长。” 威高介入孙丰伟说。
在收购海外公司后,威高介入也充分发挥自身与被投资、收购公司的优势,加速研发创新。孙丰伟讲到,威高和投资的海外公司之间一直存在“交叉赋能”,每周都会线上交流,定期也会约线下的沟通,最终的产品都是融合了两边团队智慧与付出的研发成果。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弹簧圈辅助支架的研发过程,就很好体现了这种的‘交叉赋能’。当时美国团队和我们都在研发这个产品,但美国团队发现他们还在设计阶段时,我们已经到动物实验阶段,进行了8头猪的测试了,在双方的沟通和共识下,这个项目最终变成由我们主导,美国团队提供设计支持。” 威高介入孙丰伟补充说道。
在自研和外部收购助力之下,威高介入搭建起了相对全面的血管介入产品管线,并大大缩短了和国际大厂之间的实力差距,此轮融资之后,威高介入不仅将加快相关产品的国产替代布局,更将进一步加速国际化进程。
“我们在美国加州和明州已经投资了研发中心,一些产品也已经拿到FDA、CE注册证,我们两家美国公司本身也有全球性的销售体系,但总体而言,我们公司的国际化还需要更多的提升,这轮融资之后,我们会加快搭建全球化的研发和销售体系,继续收购优质创新器械,最终实现产品国际化。”
集采更理性,利好国产替代
全球创新布局之外,威高介入眼前正面临集采政策推动下,医疗器械市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2020年11月5日,首次冠脉支架国家集采在天津开标,平均降价93%。首次高值器械集采,超高的降价幅度,一度让市场对于相关公司的业绩表现产生担忧。
2021年9月14日,首次人工关节国家集采在天津开标,平均降价82%。市场对此解读认为,此轮集采降价符合预期,整体“温和”,中标价并没有击穿成本价,给生产企业留存了利润空间。
“冠脉支架的降价确实超过了预期,当时的规则更强调价格,本质上是企业非理性竞争造成的低价,影响了利润空间,对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确实造成了巨大震动。但从量上看,我们参与集采的产品2021年前三季度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0%以上,增量的效果非常好。”威高介入孙丰伟说。
“这次人工关节集采的结果,具有政策风向标意义。新的集采规则更加理性,虽然平均降幅达到82%,但只是砍掉了中间商的空间,还是给生产商留下了利润空间。国家集采是把‘双刃剑’,但对于有独立研发能力和比较好市场渠道的本土企业,借此实现国产替代,机会大于挑战。”威高介入孙丰伟说。
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血管介入领域,核心市场仍然被外资企业把持。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冠脉药物洗脱支架产品国产产品市场占比达75%,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PTCA球囊导管及其他产品市场占比均不超过40%,心血管介入器械仍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光大证券研究数据显示,神经介入核心产品2018年整体国产化率约10%,主要市场为美敦力、史赛克、雅培、 泰尔茂、强生等国际厂商占据。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显示,外周介入产品中腹主动脉介入器械、外周动脉球囊及外周动脉支架2018年国产化率分别仅为35%、12%及1%,目前仍然是外资主导的格局。
集采的落地,无疑会加速国产介入器械的进口替代过程,而在集采的新规则下,任何卖成“爆款”的产品都会遭遇带量集采,仅靠单一“爆款”产品赢得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仅靠一个产品就能做成爆款,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放在20年前可行,放在如今,可能性非常小。未来在中国一定是综合实力突出的公司,既有通用型产品,又有治疗性产品,产品管线丰富且能够不断更新迭代,才能最终活下去。这方面,欧美成熟市场的大公司,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威高介入在产品丰富度上具备优势,会对标头部公司的综合能力继续努力前行。”威高介入孙丰伟说道。(生物谷 bioo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