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肥胖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来源:本站原创 2019-04-20 14:14
如今,全世界70亿人口中有20亿人处于超重或肥胖,我们都知道,肥胖与其它多种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近些年来,科学家们通过进行大量研究来阐明人群的肥胖流行趋势、肥胖发生机制及如何有效应对肥胖,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JCM:DNA的甲基化水平或与机体肥胖直接相关doi:10.3390/jcm8010087DNA甲基化是一种调节基因表达或关闭的特殊机制,其常常会被多种因
如今,全世界70亿人口中有20亿人处于超重或肥胖,我们都知道,肥胖与其它多种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近些年来,科学家们通过进行大量研究来阐明人群的肥胖流行趋势、肥胖发生机制及如何有效应对肥胖,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doi:10.3390/jcm8010087
DNA甲基化是一种调节基因表达或关闭的特殊机制,其常常会被多种因素所影响,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营养习惯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拉加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DNA甲基化或与机体肥胖直接相关。
研究者表示,相比健康个体而言,在患代谢性疾病的肥胖人群机体中,参与脂质代谢基因(脂蛋白脂酶(LPL))的甲基化水平往往较高,由于该基因能帮助确定摄入的脂肪是被储存或被组织消耗,该基因的功能异常则会引发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上升。研究者认为,肥胖人群机体中脂质代谢功能的异常与高水平的全身性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有关。
doi:10.1038/s41591-019-0370-1
最近,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和合作者已经确定了一种遗传机制,表明血液中的瘦素含量以及大脑对它的反应有助于确定一个人将获得多少体重。这一机制可能在所有肥胖病例中至少有10%发挥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识别具有可治疗形式的病症的个体,为脂肪细胞中产生的激素瘦素的生物学提供了新的亮点。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结果显示:在小鼠中,调节瘦素产生的细胞机制的改变可导致一种可用瘦素治疗治疗的肥胖症。来自人类遗传学研究的证据进一步表明,类似的机制可能导致一部分患者的肥胖。编码瘦素激素的基因受相邻DNA序列和调节因子的调节,这些序列称为长非编码RNA或lncRNA。这些因子调控脂肪细胞中的基因开启,并且还控制瘦素的分泌。
【3】Cell Metabol:科学家们发现关键基因影响不同性别群体的肥胖症状
doi:10.1016/j.cmet.2018.12.013
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的科学家们最近研究了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异性与心脏代谢表型遗传背景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了Lypla1基因的性别特异性肥胖基因座,该基因与人类肥胖有关。该研究的结果现已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
男性和女性可能对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其他心脏代谢特征不同。女性通常具有更有利的代谢特征。然而,但性别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这对心脏代谢特征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目前仍不清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利用小鼠动物模型来探究50种心脏代谢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性别在基因表达和心脏代谢性状的发展中起作用。特别地,研究小组发现了Lyplal1基因的性别特异性肥胖基因座。
doi:10.1073/pnas.1809046116
根据最近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2型糖尿病和其他与肥胖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取决于身体储存多余能量的方式。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腹腔内脂肪对机体肥胖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
作者认为,致病性肥胖是原本是对机体有利的。“在生命的早期,身体会决定储存脂肪的位置。对于营养不良的胎儿来说,脂肪储存在内脏中而非皮下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感染,但这种选择进一步使我们得到了过多的卡路里。“在不了解腹部脂肪组织储存机制的情况下试图研究肥胖相关的疾病,就像在不了解心脏功能的情况下试图了解循环系统疾病一样。”
【5】Science:CRISPRa加入肥胖之战,无需对基因组进行编辑就能对抗肥胖
doi:10.1126/science.aau0629
在一项重要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CRISPR疗法可以在不切割DNA的情况下减少体内的脂肪。他们利用一种经过修饰的CRISPR版本提高某些基因的活性,从而阻止携带着导致极端体重增加易于发生的基因突变的小鼠出现重度肥胖。重要的是,他们实现了持久的体重控制,而无需对小鼠基因组进行一次基因编辑。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所涉及的这种技术是一种称为CRISPR介导激活(CRISPR-mediated activation, CRISPRa)的技术。它是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细胞与分子药理学教授Jonathan Weissman博士及其团队开发出来的,它与常规CRISPR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对宿主基因组进行切割。它保持了常规CRISPR的引导系统,这种引导系统经编程后能够靶向特定的DNA序列,但是将与一串短肽(即SunTag array)融合在一起的没有切割活性的Cas9(dCas9)替换常规CRISPR中的有切割活性的Cas9。当CRISPRa找到其靶DNA序列时,这一串短肽能够在细胞中招募转录激活因子,从而促进特定基因表达,但是没有发生基因编辑。
【6】Sci Rep:小孩子的口腔微生物构成能够预测肥胖的发生风险
doi:10.1038/s41598-018-31866-9
根据最近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儿童早期的体重增加情况与口腔细菌的组成有关,这表明儿童微生物群可以作为预测儿童肥胖的早期指标。
“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存在超重或肥胖的症状,”研究者Kateryna Makova说道。 “如果我们能找到幼儿肥胖的早期指标,我们可以帮助父母和医生采取预防措施。”“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两岁时的口腔微生物群与出生后头两年的体重增加有关,”Makova说。
doi:10.1073/pnas.1718206115
最近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发现和肥胖相关的大部分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表达。同时肥胖与神经行为因素(如大脑形态学、认知表现和个性等)有关。因此近日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参与人类连接组计划的895组兄弟姐妹的神经行为学因素是否与他们肥胖的遗传学差异有关,他们检测的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研究成果于进入发表在PNAS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从表型上看,皮质厚度的数据支持了肥胖的右脑假说。也就是BMI增加与右额叶皮质厚度减少及左额叶皮质(尤其是侧前额叶皮质)厚度增加有关。此外,研究人员发现BMI较高的参与者内嗅区和海马旁结构厚度和体积减少及顶叶枕叶结构变厚的现象表明视觉功能在肥胖中扮演着一定角色。
【8】Science:治疗肥胖有戏!揭示为何摄入高脂肪饮食而不会变胖
doi:10.1126/science.aap9331
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想要培育出一种病态肥胖的小鼠。他们非常不幸失败了。他们从这种失败中获得的发现是非常引人关注的相关发现发表发表子啊国际杂志Science上。这些研究人员报道这一“失败”导致Eichmann及其团队发现两种分子的缺乏有助给淋巴组织中的特殊淋巴管“装上拉链”,从而阻止被称为乳糜微粒的脂肪颗粒摄入。这两种分子为两种内皮细胞受体: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 NR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也被称为FLT1)。尽管摄入高脂肪饮食,但缺乏这两个编码NRP1和VEGFR1的基因的小鼠不会将脂质作为脂肪加以摄入,而是排出脂质,因而它们的体重很少会增加。
肠道淋巴组织通过被称为乳糜管(lacteal)的肠道淋巴管吸收脂质。在大多数情况下,脂质进入乳糜管是通过易于穿透的纽扣式结构来加以控制的。然而,在缺乏VEGFR1和NRP1的小鼠中,乳糜管被“装上拉链”,因而脂质被排出而不是被乳糜管摄入。通过抑制Rho激酶ROCK也可以在正常的小鼠中诱导乳糜管“装上拉链(zippering)”。
【9】Cell Metabol:科学家有望彻底治愈遗传性肥胖
doi:10.1016/j.cmet.2018.05.008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利用利拉鲁肽(liraglutide)或能帮助这些具有遗传倾向的患者成功减肥,利拉鲁肽是食欲抑制激素GLP-1的一种可修饰形式,当摄食后集体的肠道能够天然分泌这种激素。
研究者Signe Sorensen Torekov说道,这类人群通常更容易患上肥胖,因为其机体的基因会促进其变得肥胖,也就是说,这些人群必须与驱动其肥胖的遗传因素作斗争,而我们发现,利拉鲁肽会能帮助这些人群有效减肥,在四个月内这些患者或许感觉并不是那么饿了,而且也会减掉6%的体重。
doi:10.1210/jc.2017-02114
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微生物和肥胖之间的新联系。他们发现血液中的某些氨基酸与肥胖及肠道微生物组成有关系。研究人员对微生物的重要性的了解似乎比报道的更少。这个领域的许多研究是基于动物研究的,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身上。此外,对一个人而言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对另一个人可能并没有好处。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确实在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会影响代谢,与肥胖、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关。
过去的研究还表明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血液中的代谢物不同。因此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鉴定出血液中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物,并探索这些肥胖相关的代谢物是否影响粪便样品中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盘点!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