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同域分布兰科玉凤花属天蛾夜行传粉和种间生殖隔离研究取得进展

生殖隔离对维持生物种间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是导致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之一。开展植物近缘种种间生殖隔离研究对于理解物种形成有重要作用。

2022-07-01

PNAS:研究揭示传粉榕小蜂从互惠共生向欺骗寄生演化的机制

  互惠共生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在相互合作中受益,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往研究发现互惠共生从不同尺度上影响全球生态过程,而物种间互惠关系的获得、维持或丢失的演化机制仍是未解之谜。榕树-传粉榕小蜂在繁殖上高度依赖,形成了严密的、颇具代表性的互惠共生系统。榕属植物具有独特的隐头花序结构,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榕树为传粉榕小蜂提供繁殖场所及食物,双

2021-08-06

研究发现传粉网络稳健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

全球的植物-传粉者群落都在遭受着物种灭绝的威胁,而且因为植物和传粉者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初始灭绝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共同灭绝。但是共同灭绝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地理梯度上如何变化,受到何种因素影响,仍然有待研究。针对该问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储诚进教授团队提出“环境因素是通过植物-传粉者网络的模块性结构来影响该网络遭受共同灭绝时的稳健性”的假说。其中,模块性是

2021-05-11

中国科学家发现花朵传粉“小心机”

 自然界中,许多开花植物要依靠蜂类传粉。静静等待蜂类靠近的花朵看似被动,其实也有自己的“小心机”。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双全课题组发现,植物会采取化学防御策略,促使蜂类帮助传递花粉但不消耗花粉。相关研究4月11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黄双全课题组以熊蜂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采集花粉和花蜜时的异常行为:在川续断和大头续断两种植物的头状花序上觅食时,熊蜂只顾吸食花蜜,浑身沾满花粉却不收

2019-04-13

绶草两种花型的传粉生物学和生殖隔离研究获进展

自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概念以来,物种形成就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殖隔离则是物种形成过程的关键步骤,也是物种得以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在植物中生殖隔离也可以依其机制发生的时间顺序划分为传粉前隔离和传粉后隔离。目前,关于兰科植物种间生殖隔离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欺骗性传粉的类群(性欺骗和食源性欺骗)中,而在约占兰科植物总数三分之二的非欺骗性类群中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

2018-05-13

醉龙模仿蜜蜂气味吸引传粉

一只正在死去的蜜蜂的气味或许没那么有吸引力,但最新研究表明,一种植物会利用它布下聪明的陷阱。约5%的植物利用欺骗策略吸引传粉者,包括看上去像雌性蜜蜂以吸引热切的雄性传粉者的突变花朵。不过,看上去与众不同

2016-10-09

传粉动物濒临灭绝,世界农业将受影响

最近一项对传粉昆虫的大型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帮助花粉传播的昆虫物种正在面临将要灭绝的严峻形势,这会导致每年数千亿美元的食物产量下滑,进而严重影响全球的食物供应。

2016-03-08

Flora:潘开文等石斛传粉与生殖生物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刊物Flora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loral morph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Dendrobium jiajiangense (Orchidaceae) in Mt. Fotang, southwestern Chin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在斛传粉与生殖生物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植物有多种多样的花形态。

2012-11-18

PNAS:传粉物种丧失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说,失去一种传粉物种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全球传粉物种的衰退为开花植物和农作物带来的麻烦可能比此前估计得更多。10多年以来,研究报告了诸如蜂和蝴蝶等传播花粉的物种的衰退,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可以承受大多数传粉物种的消失。Berry J. Brosi 和Heather M. Briggs研究了即便只失去一种传粉物种是否也可能为植物繁殖带来麻烦。

2013-07-23

Ann Bot-London:李庆军等发现新的主动自花传粉机制

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进化生态组研究生范永立在导师李庆军研究员的指导下,在云南临沧对姜科的长柄象牙参(Roscoea debilis)进行了两年的野外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自然界中一种新的延迟自交的自花传粉机制。研究结果在植物学类国际期刊Annals of Botany上在线发表。

201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