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nt Cell:拟南芥中发现新的转录遏制子TIE1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转录遏制子TIE1,并证实TIE1通过将TCP转录因子与TOPLESS/TOPLESS-RELATED辅阻遏物连接到一起,调控了叶发育。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秦跟基(GenjiQin)副教授。
plant Cell: 植物如何吸收适量微量元素?
为了生存,植物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既不能太多也不太少的微量元素。在期刊The plant Cell上,已发表了关于植物如何操控这个关键平衡新见解的一系列文章,文中报道了金属结合分子烟草胺的新功能。该研究结果不仅对呆持续发展的农业很重要,对于人类预防因营养不良饮食引起的健康问题也很重要。 植物是食物链起点:所有生物都需要如铁、锌和铜样的营养素。它们促进细胞内的基本催化功能。
The plant Cell:科学家揭示六倍体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制
染色体组多倍化在植物增强长势、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弥补杂交后代不育及固化"杂种优势"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plant & Cell Physiol:杨平仿等构建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胚组织磷酸化代谢调控网络
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上游,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的种子萌发过程是良好的幼苗建成的前提条件。种子萌发过程涉及大量基因表达和复杂的响应外界环境信号的调控机制
plant Cell:焦雨铃等侧生分生组织的激素调控研究获进展
植物的分枝产生于叶腋处形成的侧生分生组织所形成的侧芽。虽然对侧芽的休眠与伸长研究在近年内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侧生分生组织如何产生还了解不多。
The plant Cell:储成才等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获进展
油菜素内酯(BR)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其在调控植物株型、器官大小及抗病抗逆等过程中的功能决定了BR在生产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在粮食作物中的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仍知之甚微。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储成才课题组童红宁博士通过大规模筛选水稻突变体,获得一个BR不敏感材料,并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克隆到相应基因DLT。
plant Cell:纺锤体组装研究的新进展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与着丝粒起初会以随机方式相连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许多错误的连接方式。比如一个着丝粒同时受到来自相反方向的纺锤丝牵引,这种现象被称作merotelic连接。如果这些错误的连接不被纠正,将会导致着丝粒间的拉力异常,引起染色体的不同步分离。因此,真核生物采用了一种监控机制来延迟染色体分离,给纠正错误连接方式留有充足时间,该机制被称作纺锤体组装监控。
plant Ecol:飞机草高耐性的维持对入侵性和生物防治的暗示
竞争力增加进化假说(The hypothesis of Evolution of Increased Competitive Ability, EICA)认为外来入侵植物在逃逸原产地专性天敌后,会将原先用于防御天敌的能量重新分配到生长和繁殖上,因而降低对天敌的防御能力,而增强其竞争力。但是,对这个假说的验证结果并不一致。
plant Biol:姜花属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多倍化是植物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在被子植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所有被子植物在其进化历史过程中都经历了多倍化的过程。和祖先二被体相比,多倍体在一些重要性状上都产生了显著差异,如繁育系统、生态忍耐性、生长速率、传粉者、植食动物、适应性等,这些差异可能对植物的遗传变异、生活史、生理特性、地理分布等产生影响,从而使多倍体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分布到更广的范围...
Biol plant:月季可以“试管开花”
花卉试管开花,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物技术,它不但可以将试管开花的植物直接应用于商业化生产;而且能将其应用于试管杂交育种,预测花色花型,并缩短育种周期;还可以为花卉花期调控的机理研究提供有效的平台。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观赏。能长期保存并持续开花的“试管月季”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