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染色体的真实形态发现,并不是X形状

日前,来自英国剑桥巴布拉汉研究所(Babraham Institut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了漂亮的染色体 3D 模型,这些模型更准确地显示出了染色体的复杂形状以及 DNA 在其中折叠的方式。原来我们所熟知的染色体的X形态并不是其真正的模样。相关文章发表在2013年9月25日的《Nature》上。

2013-09-27

Mol Biol Evol:揭示X染色体上的特殊逃逸基因或和个体精神损伤直接相关

2013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的一篇研究文章中,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在机体X染色体上发现了很多数量的“逃逸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在此前研究中并未发现过;该研究为科学家理解人类的精神损伤疾病提供了一定思路。

2013-10-09

Nature:美科学家确定果蝇隐花色素的X-射线晶体结构

隐花色素/光修复酶家族的光受体调控所有生命中细胞对紫外线和蓝光的反应:隐花色素传导对于生长、发育、磁敏感性和生物钟有重要性的信号;光修复酶修复DNA中的光致损伤。 现在,Zoltowski等人确定了果蝇的全长度隐花色素的X-射线晶体结构。

2012-11-18

Cell Res:鲍岚等揭示ATP离子通道P2X3受体信号传新机制

12月13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鲍岚研究组的研究成果“Endosome-mediated retrograde axonal transport of P2X3 receptor signals in primary sensory neurons 。

2012-11-18

治疗脆性X综合症和孤独症患者社交退缩的药物正在研究中

儿童和成年人的社交退缩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有关,这是遗传性智力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孤独症最常见的已知单一基因的原因。他们可能从Rush大学医学中心Rush儿童医院小儿神经病学专家开展的研究中的一个实验药物受益。 Rush是伊利诺伊州唯一的一家,也是美国21家参与脆性X染色体试验的医院之一,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交能力、认知、语言受损、注意力缺陷和焦虑为特点。

2011-07-29

Nat Rev Neurosci:X标记的胞吐点 预示囊泡融合模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马中的快速刺激性突触在突触传导期间使用了胞外分泌的两种模式:全衰竭的融合(FCF),以及一种不完全的囊泡融合形式,被称为“吻与跑”(K&R)。Park等人如今指出,一个囊泡在融合之前在激活区度过的时间,以及融合影响的位点无论囊泡是否经历了FCF或K&R。

2012-11-18

奇目成像:40年的移动式X线技术创新

德国纽伦堡2012年5月4日电 /美通社亚洲/ -- 来自于德国市场及创新领导者的移动式 C 臂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医院 奇目成像医疗器材集团 (Ziehm Imaging) 40年来一直致力于移动 X 线成像,是广受认可的移动式 C 臂技术领导者。近年来通过提供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奇目成像在快速发展的移动式 X 线技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12-05-07

GE医疗集团宣布其层析X线乳房成像组合解决方案SenoClaire获得认证

由ASiRDBT驱动 法国BUC -- (美国商业资讯) -- GE医疗集团(NYSE: GE)今天宣布,该公司配置了三维成像技术的新一代层析X线乳房成像组合解决方案SenoClaire*获得CE认证,以此开创了乳房成像的新纪元。SenoClaire技术由ASiR*DBT 1驱动,采用低剂量短程X射线,在定位后的乳房周围以“步进照相”法扫描,曝光9次,消除了可能的图像抖动。

2013-07-17

PLoS ONE:心跳紊乱检测有新法 X射线可生成高分辨三维图像

心脏三维图显示控制心脏节律的组织纤维。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X射线技术,可显示心脏肌肉组织纤维是否有节律跳动,有助于未来提高医疗手段及医学深入研究。 心脏需要在规律节奏下保持稳定的血液循环,以维持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液供给。它通过协调肌肉组织的行动循环血液,并指挥组织进行必要的分送电波以触发每一次心跳。

2012-11-18

PLoS Genetics:X染色体数目引起肥胖的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男女两性在体重,脂肪分布及代谢疾病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之前的研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男性及女性体内不同性激素的作用。 近日,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的研究人员Karen Reue等人发现,细胞内X染色体的数目是肥胖表现出性别差异的内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0日发表在PLoS Genetics。

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