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地球氧气大量形成于23亿年前
日本东京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在线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说,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大量形成于约23亿年前,那时冰河期结束,地球逐渐变暖,光合成生物大量繁殖,最终形成含氧的大气。 现有学说认为,地球大气中的氧来源于生命的光合作用,目前约占大气20%的氧气并不是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增加的,而是在距今约24亿年前到20亿年前之间急剧增加的,在那之前氧气几乎不存在。
Nat com:徐涛等发现新的神经分子回路影响线虫抉择行为
Flip-Flop回路调节线虫行为示意图。(a) 相互拮抗的感觉信号输入调节进食行为的回路示意图,实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直接连接,虚线表示间接连接。(b) 感觉信号调节进食的回路与Flip-Flop电路对比。
Nat. com.:健康干细胞能使快速衰老的小鼠健康长寿
2012年1月3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将来源于年轻、健康小鼠的肌肉中干细胞样祖细胞注射入小鼠中后,快速衰老的小鼠像饮用了青春之泉的水一般。跟未处理的小鼠变得体弱和早期死亡不同,接受了干细胞/祖细胞的小鼠,获得了改善的健康状况和及比预期长2~3倍的生命,根据发表在1月3日版的《自然-通讯》上的研究结果。
com.:一种变异链球菌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一种变异链球菌会使脑出血的风险增高约3倍。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预防和治疗脑出血的药物。 (图片来自文章) 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生活在口腔中的变异链球菌会导致蛀牙,60%至70%的日本人都携带这种细菌。研究人员还发现,约有8%的日本人携带一种含胶原蛋白的特殊变异链球菌。但在脑出血患者中,约有30%的人携带这种变异链球菌。
com.:日本揭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结构
1月24日,《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专家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有望以此为基础,开发遏制这一病毒增殖的新疗法。 该报告指出,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利用狗细胞增殖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立体结构。结果发现,在这种病毒内的1个棒状基因周围,共有7个基因环绕,每个基因之间都由绳状物质相连,形成一个复合体。
com.:细菌可开发生物计算机基本组件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用细菌和基因手段开发出一种可模块化的新型“生物逻辑门”,为研制生物计算机铺平道路。 逻辑门是计算机的基础,它是一种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输出信息的装置。通过对不同逻辑门进行各种组合,就可搭建出复杂的计算机电路。
Nat com:科学家在对抗牛结核病方面获进展
5月22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的研究成果“Fasciola hepatic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ailure to detect bovine tuberculosis in dairy cattle,”,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在对抗牛结核病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Nat com:蒋太交等发明流感疫苗推荐新技术
将发展的病毒抗原变异预测模型(PREDAC)与大规模HA测序相结合,开发出自动高效的疫苗推荐策略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apping of H3N2 influenza antigenic evolution in China reveals a strategy for vaccine strain
com.:人类是从拥有第6感的鱼状蠕虫进化而来
3.75亿年前,这种酷似鱼的海洋动物从海洋爬向陆地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从5亿年前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该动物拥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类确有第六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究后,发现人类和多达65000多种脊椎动物都是由一种拥有“第六感”的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