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丙酮酸激酶PKM2磷酸化组蛋白H3并诱发癌症的分子机制
2012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刊登在8月16日的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田纳西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一种供给癌细胞营养的代谢类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松弛DNA盘绕形成染色体的包装来激活肿瘤促使基因的表达。通过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中进行研究,研究者揭示了丙酮酸盐激酶M2(PKM2)可以通过影响组蛋白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PNAS:Spindlin1与组蛋白H3K4me3识别的机理
2012年10月17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线发表了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瑞明、饶子和课题组和NIBS朱冰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题为Distinct mode of methylated lysine-4 of histone H3 recognition by tandem tudor-l
Cell Rep:上海巴斯德所等FOXP3蛋白复合体组装研究获进展
乙酰化调节FOXP3复合体装配:去乙酰化抑制剂Nico和TSA处理的HA-FOXP3+ Jurkat T 细胞核抽提物中FOXP3蛋白复合体总分子量变小。 6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子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and Biological Fea
Cancer Res:纤蛋白-3激活Notch通路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瘤恶性
6月4日Cancer Research杂志在线报道了纤蛋白-3促进肿瘤侵袭的机制研究新发现。纤蛋白-3是一种不存在于正常大脑,而在神经胶质细胞瘤中显著上调的基质蛋白。其促进肿瘤侵袭的机制不明。恶性神经胶质细胞瘤是高侵袭性、化疗抵抗性脑瘤,预后极差。浸润性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是复发的主要来源。针对触发侵袭和化疗抵抗的可溶性因子,也许可以对这类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核受体辅激活蛋白-3调控脂肪肝的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通常伴随高血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过量的甘油三酯在肝脏细胞中长期堆积会导致肝脏细胞坏死,功能丧失,进而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
Genes & Devel:刘一凡等揭示组蛋白H3单甲基化对DNA复制延伸的影响
7月2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ES & DEVELOP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Impaired replication elongation in Tetrahymena mutants deficient in histone H3 Lys 27 monomethylation”的研究论文...
PLoS ONE:发现控制酒精成瘾的蛋白14-3-3ζ
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近日,来自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杏仁核里的一种蛋白质14-3-3ζ能够调节酒精的摄入量,因此靶向该蛋白也许能够成为治疗酒精成瘾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2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Blood:发现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的新功能
近日,来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邵倩倩等人发现,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通过调节树突细胞,影响了Th1/Th2的平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17日发表在Blood上。 Th1、Th2细胞是Th前体细胞 (pTh )在特定抗原刺激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功能性极化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1/Th2极化是免疫应答调节中的关键环节。
:蛋白质Wnt3能帮助大脑重返年轻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发表公报说,运动可以刺激脑细胞合成一种名为Wnt3的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能帮助大脑重返年轻。 公报说,大脑内掌管学习和记忆的海马区内有神经干细胞。人成年后,神经干细胞仍然能够不断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保证海马区的神经细胞持续更新。不过,人步入老年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制造能力会逐渐减弱,大脑的各项功能也随之下降。
PLoS One:TBC1D3蛋白将给Ⅱ型糖尿病治疗带来希望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种对胰岛素敏感的潜在调节子,众所周知,胰岛素是控制我们血糖水平的一种激素,新的研究发现将帮助科学家寻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针对因为不能自行调节血糖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它健康问题。这项研究成果于2月13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LoS On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