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或与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
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学术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3月28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的浓度似乎与发生某种诸如心肌梗塞或中风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关,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的浓度也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关。
儿童塑料玩具含毒事件频发 多国出台禁限令
泡沫塑料具有质轻、弹性好、隔热等特性,近年来在玩具、拼图和地垫等儿童用品领域应用广泛,与此同时,泡沫塑料产品含毒事件却屡现报端,引发全球高度关注,针对泡沫塑料制成的儿童用品的一系列限制法规也持续出炉。
FDA:抗心律用药Multaq增加死亡及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
2011年7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查一项临床试验数据,评估抗心律失常药Multaq(决奈达隆)对永久性心房颤患者的疗效。这项研究很快被终止中,因数据监测委员会发现患者接受Multaq治疗较服用安慰剂,死亡以及中风和心力衰竭机率增加了2倍。Multaq目前被批准广泛运用在不同,但相关的患者群治疗中。Multaq的使用基于另一个服用Multaq与服用安慰剂相比降低的死亡率试验。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完善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各级监测体系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监测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能力,有效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
刘延东:开展应对医患突发事件专项行动
盘点2011年度肿瘤学十大突破性事件
在2011年,多种癌症的科研和实践都取得了巨大进步,Medscape评论员们挑选了2011年肿瘤学的10大突破事件,下面将一一展示。 1.恶性黑色素瘤前所未有的进展 在2011年,2个研究和2个药物批准带来了转移性黑色素瘤的革命。自从在2011年ASCO年会上突出报告了两种药物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后,Vemurafenib和ipilimumab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PLoS Comput Biol:科学家揭示个体无意识状态下的大脑事件
2013年10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的心理学家通过使用大脑成像技术研究了大脑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时候大脑发生的事件,这或许是进行大脑无意识领域研究的第一步。
IJC:情绪应激时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机制
12月23日,德国学者在Int J Cardio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Central hemodynamics and arterial stiffness during the finals of the world cup soccer championship 2010",情绪应激两小时后中心血流动力学变化依然存在,这一发现这有助于理解情绪应激时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的机制。
Int J Cardiol:他汀类强化治疗益处仅限于非致死性事件
12月23日,巴西学者在Int J Cardio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Impact of statin dose on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mixed treatment comparison meta-analysis involving more than 175,000 patients"显示,他汀类强化治疗的益处仅限于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
从尼美舒利事件看药品市场的困局
一款退烧药最近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情节之峰回路转堪比一场电影。先是媒体曝光,由海南康芝药业生产的尼美舒利颗粒造成了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不少死亡病例。跟着康芝药业出来澄清,说这是竞争对手搞的恶意中伤。到底谁是谁非,老百姓迷惑了,当事企业也因为主打产品出事,销售额受到了很大影响。后续情节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