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urosci:揭示慢性疼痛和抑郁症之间的分子联系

2019年10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老鼠慢性疼痛和抑郁之间的大脑机制。他们的研究最近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可能会导致针对慢性疼痛和抑郁症的新疗法的发展。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北海道大学的Masabumi Minami教授说:"长期以来,临床医生都知道慢性疼痛常常会导致抑郁,但其大脑机制尚不清楚。"图片

2019-10-19

Neurosci:疼痛研究新发现!在大脑中鉴别出能促进机体慢性疼痛维持的关键蛋白

2019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名为RGS4(G蛋白信号调节子亚单位4,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4)的特殊蛋白或许在维持机体长期慢性疼痛状态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或能作为一种新型潜在靶点帮助开发治疗人类慢性

2019-10-18

Nat Neurosci:揭示大脑回路在改善学习和记忆上扮演的关键角色

2019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大脑海马体形成过程中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神经回路,其在目标定位学习和记忆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对物体位置记忆的丧失是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主要障碍之一,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症

2019-10-12

Neurosci:大脑如何重新规划“未被使用“的区域?

2019年9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对于刚出生便“失明”的成年人患者中,“视觉”皮层在聆听任务期间会以类似的方式被激活。这些结果从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回答了大脑关键部位如何“超越”解剖结构影响脑功能的问题。先前的研究发现,盲人的“视觉”皮层会受到其它信号的招募而发挥功能,但尚不清楚这种新的用途是否一致或

2019-09-25

Front Neurosci: 炎症反应可增强神经元对温度的敏感度

2019年9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炎症会增加小鼠热敏感神经元的活动强度,提高基因表达并促进感觉神经(神经突)生长,但不会增加小鼠的身体感觉。这项工作揭示了炎症诱导的钙通道基因的过度表达在疼痛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由于多种因素,炎症通常会引起疼痛超敏反应:疼痛受体表达增加;脊髓中神经递质释放的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研究表明,电压门控

2019-09-28

Nat Neurosci:基因、白血球与自闭症之间的关系

2019年9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或许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和预测症状严重程度。一组科学家分析了302名1岁至4岁男孩的血液基因表达数据,这些男孩中既有患ASD的患者,也有健康对照。他们发现了一个关键基因网络,该基因网络在ASD中遭到了破坏。此外,作者指出受扰的基因网络与胎儿脑部发育也有关系。(图片

2019-09-25

Neurosci:新研究揭示青少年发育过程中大脑的结构变化

2019年9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洛杉矶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绘制出了儿童大脑发育的路线图。研究表明,“脑成熟波”是儿童从童年到青春期过渡过程中重要的社会和行为变化的基础。随着孩子的成熟,他们的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在为“成年”做准备。在此期间,学习和社交环境日趋激烈,要求对思想,情感和行为控制的掌握越来越强。然而,关于这一重要过渡过程中神经学方面的机制知之甚少。 最近

2019-09-26

Nat Neurosci:独特的指纹印记或让神经细胞变得与众不同

2019年9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选择性剪接过程所产生的蛋白质变异体或能控制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特性和功能,这就使得有机体能够利用有限数量的基因来构建一个高度复杂的神经网络。图片来源:Biozentrum,University of Basel我们的大脑由成百上千种不同

2019-09-11

Neurosci:细胞死亡后,视网膜会自我重组

2019年7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发表在《JNeurosci》杂志上的一项对老鼠的研究,经过基因治疗后,视网膜可以自我重组,恢复正常的光反应。失明通常是由杆状光感受器死亡引起的,杆状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中的一种细胞。图片来源:Wang et al., JNeurosci 2019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治疗方法可以挽救濒死的视杆细胞,但目前还不知道视网膜在治疗后能否自我重建,而这是恢复视

2019-07-31

Bio Lett:人类的怀孕依赖于3亿年前类似鸭嘴兽的动物中进化而来的细胞

2019年7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伦敦大学学院(UCL)和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小板细胞最早在大约3亿年前在一种类似现代鸭嘴兽的卵生动物身上进化出来。血小板细胞可以阻止哺乳动物不停地流血。这一事件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胎盘发育起源的先决条件。这篇发表在《Biology Letters》上的评论文章,指出血小板细胞在真核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

201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