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液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人类(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连受体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应用液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人类(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连受体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发展优化应用于膜蛋白结构研究的液体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和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药理学,生理学手段研究人类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功能,结合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应用这些知识筛选,设计新的药物。
13家药企入选2016《财富》美国500强:吉利德利润第一,强生营收第一
近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16年美国500强”(Fortune 500 2016)榜单,总体上看,榜上500家公司总收入为11.99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三分之二,较上一年12.52万亿美元有所减少,总利润为8396亿美元。在这份榜单中,沃
科学家发现体力活动可降低13种癌症风险
最近,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高水平的休闲体育活动和13种不同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直接相关。
Nature & Nat Cell Biol:首次在体外成功培养人胚胎长达13天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允许胚胎在着床期后在体外发育的新技术,从而使得他们能够首次分析受精后多达13天的人胚胎发育的关键阶段。
Nature communications: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机制取得新进展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可以说是研究最普遍的一种受体,也是药物开发工作中的重要靶点,据统计超过30%的临床处方药是直接作用在GPCR上的,相关的研究已经获得了10次诺贝尔奖,GPCR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GPCR主要通过G蛋白或者Arrestin信号转导行使功能,然而无论是G蛋白还是Arrestin,如何识别特异的受体产生的信号指令,并翻译成下游的功能的机制是不清楚的。
Nat Rev Cancer:给KRAS-G12C一个"刹车"
在人类癌症中,KRAS突变非常普遍,占30%左右。在肺癌中20%的KRAS存在G12C突变,KRAS是首批被发现的致癌基因之一,但几十年来研究人员试图找到能靶向它的药物。因为这个酶在结构上缺乏让小分子或药物结合的靶点,一直
来,整点G3PP
来自蒙特利尔大学医院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一种酶能够阻止过多的葡萄糖对机体多个器官造成的毒性损伤。这种叫做3-磷酸甘油磷酸酶(G3PP)的分子在调节细胞对葡萄糖和脂肪的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发现G3PP能够去除过剩的葡萄糖对细胞造成的毒性,这一发现或将指引肥胖及2型糖尿病治疗新方法的开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