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或是顽疾的新希望
用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型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是65%。然而,对于复发或难治性疾病的患者则前景堪忧。Leandro Cerchietti、Ari Melnick和同事提供的证据表明,通过改进顽症病人的疗效,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MTI)可能是一条途径。
JBC:DNA聚合酶β突变体能够促进肿瘤发生
之前的小规模测序研究已经发现,约30%的不同组织来源的人类肿瘤,其DNA聚合酶β已经发生突变。 研究表明,许多这种突变体具有异常的酶催化功能,诱导了细胞性状转化及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这表明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Joann B. Sweasy等人发现,在大部分人类结直肠肿瘤里,POLB基因发生了突变。
Cell:关键酶对修复DNA复制错误至关重要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酶,这种酶可以修复哺乳动物DNA复制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这种错误是DNA序列和其夹杂的个别RNA融合体的错误,研究者发现这种错误在每个细胞中至少发生超过100万次,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Cell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RNase H2在DNA修复机制中扮演着中枢作用,对于保护人类基因组必不可少。
:皮肤癌治疗新希望DNA酶
6月20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皮肤癌的新手段:DNA酶Dz13。 在世界范围内,三分之一的癌症是皮肤相关的,而且皮肤癌在许多人种中的发病率都在增加。研究者发现在小鼠肿瘤模型中,一种靶向c-Jun mRNA的DNA酶,Dz13,可抑制两种常见的皮肤癌:基底细胞和鳞状细胞癌的增长。
:DNA修复酶预防炎症诱发的肿瘤
6月11日,J Clin Invest.杂志在线报道了DNA损伤修复酶在炎症与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世界上超过15%的肿瘤死亡与其伴发的感染或炎症有关。因此,理解炎症如何促进肿瘤发生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活化氧和氮家族(RONS),炎性组织常常具有脂类过氧化造成的亚乙烯基碱基(ε-base)DNA损伤。
PLOS ONE:研究合成人工酶可“剪断”病毒DNA
日本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人工酶作为“剪刀”,切断了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的DNA,从而遏制了其增殖。这一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疾病。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球形DNA病毒,所谓DNA病毒是核酸为单链或双链DNA的一种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它无法单独繁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JRSI:首次从理论上证实DNA也可设计出有酶活性的结构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生物系统比较复杂。尽管DNA可能携带简单的碱基对序列,但是一旦它被转录为RNA和翻译为蛋白,这种简单序列能够产生众多而且经常难以预测的结果。为了对抗RNA和蛋白结构的不可预测性,合成生物学家能够奋力设计精确的生物系统以便实现特定目标。
Cell Stem Cell :发现DNA酶促氧化修饰调控小鼠成体神经元的产生和短期记忆
哺乳动物基因组DNA中5-甲基胞嘧啶(5mC)的动态平衡调节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发生。这种表观遗传修饰不仅控制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还会影响新生神经元的轴突生长。近期研究发现5mC在体内可以被TET家族蛋白氧化成5-羟甲基化胞嘧啶(5hmC)等形式,而这些氧化修饰在早期胚胎和哺乳动物脑内有较高水平的分布。
Cell:新型蛋白酶可有效拆散DNA-蛋白质间的交联 助力癌症靶向疗法的开发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蛋白酶,其可以有效切掉DNA-蛋白质交联结构上的蛋白质组分,从而使得有机体可以在DNA-蛋白交联的状态下进行遗传信息的复制,这对于理解机体基因组的完整性以及癌症的发展非常重要。
Nature:螺旋酶Pif1促进BIR-特定性DNA合成
当DNA被同源重组修复时,在后期阶段会发生DNA合成。现在,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论文确定了DNA螺旋酶Pif1在这一反应中所起的一个作用。他们发现,虽然“断裂诱导的复制” (BIR)的最初阶段在没有Pif1存在时能正常发生,但来自一个迁移中的D-环中间体的合成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