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受累及抗双链DNA升高为SLE疾病活动的预测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表现为皮肤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关节疼痛、内脏损害等。当肾脏、血液等系统受累时,往往不会有直接的临床表现,这时候,辅助检查就成了协助诊断的重要武器。据Arthritis & Rheumatism. 6月10发布的研究称,肾脏受累和抗双链DNA水平升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独立预测因素。来自巴尔的摩的约
DNA双链复制存在极大的随机性
2017年6月18日/生物谷BIOON/---几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依赖于DNA复制。如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能够观察单个DNA分子的复制,并且取得一些令人吃惊的发现。首先,这种复制存在的随机性要比人们想象中的大很多。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6月15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dependent and Stochastic Action
Mol Cell:科学家揭示DNA断裂被修复的分子机制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修复DNA损伤的过程或许远比我们想象之中要复杂得多,DNA双链破碎的末端结构或许并不仅仅是加入进去那么简单,其首先会发生一种精细化地改变以便原来的遗传信息能够被储存起来。
Cell: DNA断裂与大脑学习及老化相关
来自MIT的研究者们发现,神经元活性可以快速大量激活一些早期反应基因,从而促进大脑的学习和记忆。DNA双链断裂的形成,是一种生理活动,可以快速解除拓扑蛋白对早期反应基因的抑制,从而在神经元中表达这些早期反应基因。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们研发出新的方法,防治认知下降疾病,例如老年痴呆症。此项研究于近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PNAS & Nuc Aci Res:发现新型双链DNA结构
这种新型的双链DNA结构可通过机械牵拉获得。 Credi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近日,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链DNA结构,双链DNA结构常常被描述为右手螺旋结构,称作B-DNA。为了展现出其多重功能,双链DNA依据不同情况会有多种结构。例如在转录延伸阶段会产生融化DNA水泡,在转录调节阶段会出现左手轮旋Z-DNA形式。
Cell:DNA双键断裂修复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加拿大西奈山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Cell Cycle-Dependent Regulatory Circuit Composed of 53BP1-RIF1 and BRCA1-CtIP Controls DNA Repair Pathway Choice”的文章,DNA双键断裂修复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发现了53BP1的下游效应蛋白Rif1...
Cell:戚益军等解析小分子RNA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
3月22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在线刊登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戚益军博士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A Role for Small RNAs in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文章中,研究者报道了一类在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小分子RNA。
PNAS:赵新生等揭示双链DNA中错配碱基自发翻转的规律
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赵新生、高毅勤两个课题组通力合作,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重要论文,利用新颖的单分子实验手段重新测算了双链DNA错配碱基自发反转的速率,并运用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阐明酶对碱基进行修复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价值。
科学家揭示双链DNA中错配碱基自发翻转的规律
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赵新生、高毅勤两个课题组通力合作,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重要论文,利用新颖的单分子实验手段重新测算了双链DNA错配碱基自发反转的速率,并运用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阐明酶对碱基进行修复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价值。
Nature:DNA“双链断裂”的控制
DNA“双链断裂”(DSBs)有造成损害的潜力,尽管有些时候(如在减数分裂和免疫球蛋白形成过程中)程序化的链断裂是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由 Scott Keeney 及同事完成的一项新的研究考察酵母减数分裂细胞中的这些程序化断裂的数量是怎样被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