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 Ecol:周炜帏发现“中国林蛙复合体”物种形成原因

近日,我国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博士生周炜帏在张亚平院士和车静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在Molecular Ecology发表上发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Speciation in the Rana chensinensis species complex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2012-11-18

ZJLS:张亚平等宝兴树蛙复合体物种系统进化研究获进展

扩散和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海拨环境下的两栖动物长期栖息于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自身活动性较差,而青藏高原东缘山区受高原隆起影响,地质结构极端复杂,这使得居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宝兴树蛙成为研究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良好材料。

2012-11-18

Nature:美解析了孤啡肽受体—配基复合体的晶体结构

阿片受体家族成员同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遍布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在痛觉和止痛中起着很关键的角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典的阿片受体(δ-OR, κ-OR 和 μ-OR)的药理标准已被描述。

2012-11-18

Nature:美科学家报道δ-阿片复合体的晶体结构

阿片受体家族包含3个(μ-、δ-和κ-阿片受体)成员,他们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GPCR)。 除止痛作用外,δ-阿片受体(δ-OR)在神经学上的其它功能仍不是很清楚。

2012-11-18

Cell:美报道了hAgo2-miR-20a复合体的晶体结构

2012年5月24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结构生物学家Leemor Joshua-Tor等报道了hAgo2(human Argonaute-2)与miR-20a( microRNA-20a )复合体高分辨率的晶体结构,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Cell上。

2012-11-18

Immunity:美解析HIN结构域-DNA复合体的晶体结构

与免疫反应相关的人的HIN-200家族包括4个成员,分别为黑色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MNDA、干扰素诱导蛋白16 (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6,IFI16)和IFIX。其中,AIM2和IFI16分别是诱导炎性体形成和干扰素生成的DNA受体。

2012-11-18

ZJLS:扎那纹胸鮡复合体的系统分类学整理

纹胸鮡属鱼类是亚洲鲇形目的第一大属,至今已发现有约80个物种分布在中印山区各水系的广大地区。伍献文等 (1981) 描述了模式产地位于怒江上游西藏境内的扎那纹胸鮡Glyptothorax zanaensis;李树深 (1984) 描述了怒江中上游云南境内的长须纹胸鮡Glyptothorax longinema和澜沧江水系的红颏纹胸鮡Glyptothorax rubermentus;莫天培 &

2012-11-18

JBC:H2Bub1促进Set1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复合体的活性

组蛋白H3第四位赖氨酸的甲基化(H3K4me)对真核生物转录活性的染色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组蛋白H2B单泛素化(H2Bub1)是另一个与转录有关的组蛋白修饰。研究发现,在酵母、果蝇以及一些人类细胞系,H3K4me通过H2Bub1被全面的刺激。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