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host microbe:I型干扰素b的病毒清除机制研究

I型干扰素在宿主抵抗微生物感染的先天免疫与后天免疫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控制病原体的状态,调节先天免疫反应,激活后天免疫反应等等。尽管如此,一些研究发现I型干扰素能够提高感染的严重程度。之前的研究

2015-05-15

PNAS:III型干扰素助力NK细胞发挥最佳活性

近日, 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敲除小鼠模型发现III型干扰素对NK细胞发挥效应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2015-05-12

Developmental Cell:胰岛干扰触发癌症恶病质

许多癌症患者遭受衰弱综合征,又称为恶病质,整个身体肌肉和脂肪组织破坏。发表在最近的Development Cell上两项使用果蝇为模型研究表示一个肿瘤分泌的蛋白质Impl2,能够抑制全身胰岛素信号,并且可能是驱动恶病质的罪魁祸首。

2015-04-08

:乳腺癌细胞能够关闭干扰素生产和躲避免疫反应

干扰素是一种免疫反应蛋白,身体利用这种蛋白对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某些乳腺癌细胞能够关闭负责导致干扰素产生的基因。因为这一发现,于2012年7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中,他们写道,癌细胞能够在不遭受免疫系统攻击的情况下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特别是骨组织中。

2012-11-18

JAMA:干扰素β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与伤残进展减少无关

芝加哥–据7月18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罹患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MS)的病人中,用广泛使用于治疗MS的处方药干扰素β进行治疗与患者的较少的伤残进展无关。 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Afsaneh Shirani, M.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调查接触干扰素β与复发-缓解型MS的伤残进展之间的关系。

2012-11-18

针对不含干扰素的丙肝治疗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入组首例患者

继在基因型1b的患者中开展的IIb期临床试验获得阳性结果之后,在此类人群中开展了此项III期 临床试验,即HCVerso? 研究 德国殷格翰2013年1月18日电 /美通社/ --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于今日宣布,公司所发起的针对不含干扰素(IFN)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方案的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计划,即HCVerso?研究,完成了首例患者的入组。

2013-01-21

:微生物所发现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新作用机制

干扰素(IFN-α)和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手段,干扰素治疗是目前药物治疗后持续应答率最高的治疗方法,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可伴随表面抗原转阴,这也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终极目标。但干扰素对乙肝患者的疗效差异很大,其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2012-10-31

百健艾迪向FDA提交PLEGRIDY(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β-1a) BLA

2013年5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百健艾迪(Biogen Idec)21日宣布,已向FDA提交了PLEGRIDY(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β-1a)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该药是一种聚乙二醇化皮下注射药物,用于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RMS)的治疗。 该药BLA的提交,是基于一项全球性、为期2年的III期ADVANCE研究在第一年中取得的数据。

2013-05-22

PNAS:增强干扰素抗感染能力新策略

当流感等病毒侵入机体,干扰素是首先站出来抵御袭击的蛋白之一。干扰素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自身免疫疾病的作用,医生们会使用干扰素药物来癌症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不过由于患者机体对外来干扰素产生排斥或者对干扰素效果产生抵抗,这种治疗有时也会以失败告终。 宾州大学兽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新研究,提出了增强干扰素抗感染能力的新策略。

2013-03-14

抑制干扰素γ受体减少小鼠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

2012年9月28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了减少白血病小鼠移植造血干细胞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方法。 约50%的白血病患者在接受供体免疫细胞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这主要是因为供体免疫细胞作用于宿主器官,受影响的主要器官是皮肤、肝脏和肠道。

2012-09-28